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界风云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华夏酒报:中粮入主,酒鬼酒能否
·华夏酒报:“零关税”冲击,中国
· 角色定位,当好酒市变革排头兵
·华夏酒报:“改混”语境下的酒企
·华夏酒报:混合所有制改革问诊酒
推荐文章
·华夏酒报:国内外同价,不可能的
·华夏酒报:啤酒业遭遇负增长
· 眼下是酒业千载难逢的机遇
· 黄永利接任水井坊财务总监
· 五粮液公布新一届高管名单
最热文章
·白酒行业研究报告
·葡萄酒之父—路易士·巴斯德
· 景德镇 释放细分定位的能量
· 深圳的酒类年交易额已达到250亿
·白酒业的拐点在哪里?
·葡萄酒有“六道密码”
·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思考
·扳倒井酒二次绽放
·年份白酒倒底还能火多久?
·2006年济南白酒市场发展现状及前
旗帜广告位
除了广告,我们还能做什么?
2012-11-23 10:07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资深营销策划人

     问及营销的利器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是广告。

     真的是广告吗?能上央视,是所有企业的梦想,若是实现了这个梦想,企业就成功了么?我们看一下秦池,中央电视台1996年标王,广告投放6666万元,1997年又是标王,广告投放32000万元。我们再看爱多,1998年中央电视台标王,广告投放21000万元;步步高是1999年标王,广告投放15900万元,2000年标王,广告投放12600万元。这些品牌曾经非常火,但是为什么现在会日落西山呢?

     每年的央视广告招标都是一场盛宴,风光的固然是踌躇满志,落榜如明日黄花。是谁把广告看得这么重?当然是广告主了。出于迎合企业急功近利的心理,一些策划公司提出“让品牌一夜成名”的口号,通过各种各样的广告操作,让消费者迅速认知,但是广告一停,销售额马上就会下跌。这样的品牌是“空壳化的品牌”,它是没有内涵的。

     当广告不断发展,当声音越来越嘈杂时,人们首先会考虑到什么呢?于是,更能让人产生记忆深刻的创意,更能够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广告应运而生。但是值得推敲的是,这样的广告就是好广告么?广告是为了文化还是艺术?是为了创新还是流传?笔者认为都不是,广告就是为了卖货,能引起消费者哈哈一笑或是回味很久的不一定是好广告,好广告只是一个标准,就是卖货,实现促销上量。

     广告只是催化剂而不是冲锋号。很多企业不善于运用广告,总是把骑兵当作步兵,把步兵当作民兵。很多品牌看似在市场上运作得风生水起,但是三五年后就销声匿迹了。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太想成功,又害怕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企业恐惧,每个企业都有它固有的思维,在制定策略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财务报表上又总认为自己是错的,对的无法坚持,错的无法适应,这种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其实除了广告,企业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失去灯塔或是航标时,船还要继续航行,要相信自己的决策和执行力,当走出了这段黑暗期,企业才具有抗风险的能力。现在的 商界故事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到当年史玉柱的第一桶金,用赊欠广告赢来了订单,很多人在大侃广告时,殊不知当年的史玉柱靠的不是广告,只是他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执行力。

     对于可持续的企业来说,花钱的事,就不是问题,但是要知道投入这笔钱的核心是为了什么?为了销量,不能反而成为了广告的崇尚者。孙子说过: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 团购弊端已现
下一篇:白酒产能“疯长”藏危机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尔多热潮结束?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招白酒行业 要接地气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酒企业呼吁抱团取暖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