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春风”已经开始影响着中国平常百姓的生活,2015年智利生产的葡萄酒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关税将降为零,未来可能有望更多国家葡萄酒的关税会下降或者直接降为零。
这为国内进口葡萄酒的发展增加了价格竞争优势,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国内进口葡萄酒的“去泡沫化运作”。
同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全球葡萄酒的信息几乎达到透明,已经有很多网站或者APP可以实现同一款酒全球查价的功能。在此情况下,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部分国内外同价的进口葡萄酒,令不少葡萄酒爱好者产生了憧憬——未来进口葡萄酒会不会实现国内销售价与国外销售价相同或者除了运费之外终端价几乎一致呢?
国内外同价,
电商是突破口?
在中国销售的进口葡萄酒确实存在暴利,这已不是行业内的秘密。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者想了解一个品牌的资料会变得非常容易,在网络上搜索都会有这个品牌的相关资料。
“所以,消费者有时会很清楚同一款酒在美国、在澳洲卖什么价钱,最起码心里会有一个参考价位,同时,大家都明白进入中国会有一个关税的因素在里面,所以销售价格适当高一些消费者也是会接受的。”上海葡睿酒业有限公司CEO张雪兵对《华夏酒报》记者说,随着信息共享时代的来临,以前在中国靠信息不对称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会越来越难,也就意味着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会越来越规范,价格会越来越透明,服务会越来越完善,酒质会越来越优秀,选择会越来越多样,未来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会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随着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价格的了解,以及近年来网购酒水习惯的盛行,线下线上产品价格的对比始终没有结束。
“面对价格对冲,目前很多人采取线上线下产品区隔的方式避免价格竞争,我们现在也做一些产品区隔。但是我个人希望未来葡萄酒可以做到价格同步,彻底让地面的渠道价格回归到理性的阶段,使产品能够参与到全渠道竞争的领域里面,我相信这个趋势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而且可以落地。未来销售的葡萄酒产品可以价格同步,进口葡萄酒在国内销售的价格和在国外销售的价格差很小,甚至可以做到国内国外同价。如果哪个国家的某一个酒庄真正能够做到全球价格同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步的产品,不管是什么国家、什么产区、什么酒庄、什么品牌它一定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张雪兵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酒水电商在成本上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平台商从国外酒庄直接采购,除了应有的关税和运费之外,把中间商的费用除去了。而传统渠道要经历三级模式,进口商—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终端(夜场,商超,专卖店,餐厅等等)。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加价,到最后终端的销售价格最少要翻三倍。所以,最终电商平台销售的葡萄酒产品理论上确实比其他渠道的价位要低。
“我们算一笔账,在澳洲本土销售葡萄酒会有一个29%的酒精税(按成本价计算),澳洲还有一个10%的GST税(销售价格计算),有点像中国的增值税。一般来说省级经销商有30%的毛利,零售商大概在成本基础上乘以45%,在国外30%左右的毛利在批发商和零售商这是一个惯例。但要是出口的话29%的酒精税和10%的GST税是可以退税的,澳洲葡萄酒进入中国有14%的关税,17% 的增值税,10%的消费税,随着未来关税14%的减少或者直接为零,未来在国内以电商直购的形式销售可以做到澳洲进口酒国内国外同价。”张雪兵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国内外同价,
是幸福还是伤害?
“从宏观上讲,未来通过关税的减免,某些国家的进口葡萄酒通过电商的形式可以做到国内国外同价,但是从微观角度来讲,葡萄酒的价格不完全取决于这种简单的成本方法。”酒美网CEO吕意德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因为每个国家的关税不同,而除去关税,同时还存在着增值税和消费税、运费等等费用,同时电商平台上也存在着一定运营成本、仓储成本、广告成本等等。
“在国内电商平台上存在个别产品的价格与国际同步,但是占比份额比较小,也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消费,做到所有进口葡萄酒都同价难度会非常大,也要考虑到平台商的生存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进口葡萄酒的价格泡沫一定会减少。” 吕意德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即便线上销售有很多的价格优势,但是14%(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南非,阿根廷,澳大利亚)的关税是固定的;另一方面就是17%的增值税、10%的消费税在里面。”深圳万达进出口有限公司(巴菲尔酒庄连锁机构)总经理陈声达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同时,还要考虑到现在电商的成本确实是在不断增加,从这次“双11”就可以看出,各大电商平台的广告战、价格战非常激烈。同时电商背后的人才战也比较疯狂,花大把的资金挖掘人才是平台商核心的竞争力,再加上仓储成本等因素在其中,现在电商的成本优势可能越来越小,不排除最后会超过传统经销商的成本。
“澳洲酒可以做到价格同步,说明澳洲的税比较高,但是就法国本土而言,在商场卖的酒价格是非常低的,回到国内是没有办法价格同步的,电商也不行,当然除去电商平台赔钱去做噱头的行为。大家都是商人,都要求有一定的利润。”陈声达表示,国内电商卖低端进口葡萄酒不可能做到与国外同步,而做一些高端酒还可能有机会做到国外国内价格同步。“100元的酒10%是多少,1000元的酒10%的利润又是多少,大家一算就明白了”。
吕意德表示,进口葡萄酒是个供应链模式,供应链会从厂家到终端,中间总是需要有人做服务,有服务就要有成本。
作为传统经销商的北京利马日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一民认为:“明年智利酒的关税是免了,听起来很繁荣,但其实免除的那点占比很少,大部分的运费花费还是很高。同价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一个参考,让大家知道这款酒大致在欧洲的市场属于什么定位,什么品质,而后在国内销售可以适当加一点费用,加的这个费用是合理的。有一些电商平台提出来国内外同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希望价格更透明扁平, 消费者对他的满意度更高,但是会伤害广大进口商和经销商的利益。”
在万欧兰葡萄酒俱乐部&万欧兰葡萄酒教育首席专家、葡萄酒行业顾问、葡萄酒收藏顾问陆江看来这也完全是各个国家税收的问题:“每个国家的税不一样,澳洲是公认的税高,不能拿税高的国家做比较。”
陆江表示,现在做到同价也没有问题,关键看电商对自己利润率的判断,这个完全是一个市场策略问题。不同渠道的利润率不一样,其实国外不同的渠道利润率也不一样,同时,有些特殊产品比如香槟, 反而国内还卖得便宜,同价并不是最重要的。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