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房产商星河湾将出产白酒“星河湾老原酒”;高科技企业联想集团4亿元报价全资收购孔府家酒;全球酒业巨头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看似火热的白酒市场背后,折射的却是国内白酒产能急剧扩张隐藏的危机。
提前四年实现“规划”
产能扩张超速明显
按照《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但仅2011年一年,白酒产量就已“达标”,还超出60多万千升。“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但很多酒厂动不动就要扩10万吨产能,这么多酒最后卖给谁?”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发出疑问。“外行造酒”动力何来?近期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国内白酒上市企业的利润普遍出现50%以上的增幅。在制造业不景气、不少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这份骄人业绩引得大批资本“闻香而来”。
河南省酒业协会专家张成贵指出,白酒业“虚火”泛滥,还体现在全国各地酒企的产能扩建热、兼并热上。
恶炒概念华而不实
白酒行业“烧得不轻”
伴随着产能过剩,白酒市场上近几年价格恶炒、疯狂囤积、广告轰炸等乱象迭出,行业开始“持续高烧”。
白酒行业的强劲势头在今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也得到验证,众多酒企“一掷千金”,暴砸5亿多元冲击新标王,不少资金雄厚大型酒企可谓是“烧钱买面子”。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行业形势浮华,加之大批资本进入后有业绩压力,部分白酒企业也变得浮躁起来,突出表现在层出不穷的概念炒作上。有些企业建立时间并不长,却推出了比自己年龄还长的“年份酒”。有些企业大肆推广“原浆酒”的概念,事实上采取食用酒精勾兑的方法,且用而不宣。
目前A股的前两大高价股均为白酒企业,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洋河股份的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压倒长江电力、宝钢股份这样的大盘蓝筹。“美国占据市值榜前列的都是高科技企业,在我国白酒拥有这样的地位令人称奇。难道喝酒能够强国吗?”一位投资人士说。
专家提醒,投资一拥而上,必然会导致生产分散、质量难以监控的风险。不用说一些小作坊资金和技术不足,产品质量难以完全达标,即使是一些大酒厂,在销量猛增的同时,也遇到基酒不足的问题,不得不外购散酒加以解决。
价格虚高存隐忧
行业发展待规范
今年前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297.6亿元,同比增长88.65%。其中,茅台、五粮液两家的净利润超过了上海、深圳两大股市43家家电企业净利润的总和。
“正因为茅台去年疯涨到2000多元,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囤酒、炒酒乃至收购酒厂,实际上只要市场需求放缓,大量泡沫就会破灭。”业内专家担心,虚高酒价可能引发行业恶性循环。
酒价有多离谱?一般一斤白酒需要三斤粮食酿造,高档白酒需要五六斤,此外就是包装、税收等费用,“有些高档酒的成本也就百元左右,但市场上动辄上千元,消费者喝下去的就是附加值。”业内人士说。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认为,很多国家对生产和流通环节都有《反暴利法》,对商品的毛利率、净利率、成本核算进行严格的规定,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定价机制的建立。白酒行业也应有章可循,使价格回归合理。 (据新华社北京22日电)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