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流水线是单调而枯燥的,有人说流水线上的员工是机械而木讷的,而在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流水线上活跃着一群妩媚多姿的靓丽女性。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她们把流水线作为事业的舞台,舞出了绚烂的身姿,她们把流水线当成了历练人生的竞技场,找到了自信,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爱帮忙人”何小玲
宽敞明亮的包装车间内,在现场观摩的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何小玲的双手在红色盒片上灵巧的飞动,折叠、挂扣、压舌头、贴防伪贴……
“停!”评委一声令下,何小玲放下折好的最后一个盒片,如释重负地嘘了口气。
“33个合格,1个不合格”在公司第四届包装技能竞赛个人项目打盒比赛中,何小玲在本轮竞赛中遥遥领先。
何小玲,人如其名,个头不高,身材瘦小,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她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女性与长期繁重的包装流水线生涯结合起来。
问及何以能轻巧夺冠,她略带羞涩淡淡地说:“每天上班前顺手帮工友打几个,时间长了,就熟能生巧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38岁的何小玲已经是14岁孩子的母亲,在这条流水线上,她一干就是十几年,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留在了生产线。若不是苦练“内功”,这么繁重的劳动又怎能轻松适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干什么都利索,又爱帮助人,谁的动作慢了,哪道工序来不及了,她就出现在哪里,人称精骨人,不知疲倦。”班友袁明红敬佩地说。
流水线上产品不等人,跟上速度,保证质量就已经不容易,还要帮助其他工友排除工序拥堵。何小玲一上流水线就像鞭打的陀螺,转个不停。
“明星人物”孙秀萍
每年的包装技能竞赛贴标个人项目的比赛,孙秀萍都是选手和评委们关注的热点,她已婵联两届贴标冠军,
贴标在整个包装工序中是技术性最强、劳动强度最大的活计之一,一般要在包装线上干两三年,班长才会安排去贴标,贴标要达到完美视觉效果,贴的既要快,胶量又要合适不得露胶,避免贴标中的翘标现象。一分钟的比赛时间,比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心理素质。
有着十几年贴标经验的孙秀萍沉着冷静,双手配合协调,晶莹剔透的酒瓶在她面前快速地起起落落。现场的观众看得眼花暸乱。“25个!”评委报出比赛成绩,未能刷新由她亲手创下的纪录,孙秀萍有些失望。
在第四届包装技能竞赛中,一厂孙秀萍技压群芳,连续两届在贴标个人项目竞赛中夺魁。她获得操作能手的称号不是一时的偶然,而是靠过硬的技术赢得对手,是实至名归的。
孙秀萍有着20多年的包装生产的工作经验,熟悉各道生产工艺,能胜任多个包装岗位,贴标技艺更是炉火纯青。
贴标看似简单易学,但要把商标贴正贴快,却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学会的。它需要心、眼、手密切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从拿瓶、定位、抹平每一步都要不折不扣的完成,才能把商标贴好。要做到这四个步骤一气呵成,商标贴的又快又好,定要有千百次的重复四个步骤,用心感受其中的窍门。只有在掌握窍门后贴起标来才会得心应手。她在工作中历来注意摸索窍门,在每一次的贴标中用心揣摩适合自己的操作技巧,反复的试验、对比,磨练出熟练的手法,琢磨出最佳贴标角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快速贴标风格。十年磨一剑,一人一天贴标4000多瓶,就等于一天要起降三四吨重的瓶装酒。流水线流走的不仅仅是美酒,还有她们亮丽的青春。
包装线上这样的明星人物很多,长年的包装生涯,把她们历练成了一个个“快手”、“机械手”……
丈夫面前她们是温柔贤淑的妻子,孩子面前她们是慈爱细致的母亲,在流水线上,送走的一批又一批美酒,早已飘香全国各地,然而她们却像大西北的胡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于这片沃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