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烈酒市场在2010年享有的40%高速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黄金十年就此嘎然止步,令人始料不及。高端市场的萎缩以及随之引发的中端市场膨胀使得中国烈酒品牌在2012年~2013年度艰难踱步,市场销售额增速滑落至13%。英敏特(Mintel)对中国烈酒市场2014年的增长预期为6.4%,只稍稍高于通胀率,使其成为自2000年黄金十年以来的最差市场表现。
白酒不仅面临监管压力,同时也遭遇主要竞争对手——外国烈酒的冲击。虽然白酒保持了98%的市场占有率,但其核心用户,即一线城市的30多岁和40多岁消费者呈现下滑态势。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白酒品牌需要解决消费者对饮酒的健康顾虑,并推出口感更柔和的产品。此外,白酒也可以利用原浆酒等概念扩大在低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
外国烈酒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培养消费者饮用外国烈酒习惯的进程缓慢且昂贵。在初期热潮退却之后,外国烈酒可以帮助 整个烈酒市场在将来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
在这漫长的寒冬中,白酒和洋烈酒企业应当如何调整市场战略,最终实现华丽“蜕变”?《华夏酒报》联手英敏特伦敦研究分析师David Zhang,结合最新的中国烈酒市场调查报告进行深度透析,希望为中国的白酒企业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