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1、前路茫茫,方向不清
经销商之痛的原因,总体来说还是要回到这一轮酒业调整期的来临上。有人对此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调整期的经销商,就好比原来行驶在平坦高速路上的汽车,突然拐到了高低不平的土路上,无论前进还是后退,内心都是“忐忑”的。酒业之变,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变化,而是包括了渠道层面、消费层面、营销层面等在内的系统性的变革。但问题在于,这一轮调整期仍未结束,各种变革仍在深化,各种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各种挑战还在加剧。中国酒业一朝变天,经销商们都充满忐忑。当然,这也同样启示经销商,加强行业形势预判,紧跟酒业形势调整,辨清方向,才知路在何方。
痛点2、老路不通,新路难寻
2013年很多经销商有这样一种感觉,干了十几年,却忽然之间觉得自己不会卖酒了。原来那些惯常的打法都不奏效了,原来那些营销思路都有点过时了。过去几年,经销商熟悉了谈论盘中盘、谈论意见领袖营销、谈论团购怎么做,却在一夕之间,不知道又该去谈论些什么了。有这样一个既定的事实,那就是,在新的酒业时代,传统营销方式正在失效。此时,营销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问题摆到了面前。然而,一方面,从老的思路中抽离出来,寻求变革,这对这个传统的行业和这一群传统的酒类经销商本就不易,另一方面,酒业形势发生巨大变革,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这个问题一时之间也难以给出定论。也正因如此,经销商走进了一个思想上的空白期、一段迷茫期、一段恐慌期。
痛点3、堆积如山,库存难消
痛点4、成本高涨,利润下滑
“最近什么都在涨,只有利润在下滑。”江苏的郭总盯着财务报表小声地抱怨着。现在卖酒,广告费、包装费、渠道费、人员劳务费等什么都在上涨,这无形中也在压缩经销商的利润。在整体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成本高涨应该是大多数城市的一个共同现象,有人调侃,现在连煎饼果子都涨价了,别的能不涨吗?对此,经销商要做的不是惋惜暴利时代的结束,而是要正视酒业“微利时代”来临的事实,在“微利”中寻找机会,这才是当务之急。
痛点5、消费转向,产品难销
痛点6、政策高压,团购不动
和浙江杭州的刘总谈论团购话题,你一定轻易地就触碰到了他疼痛的神经。曾经,团购是公司业绩的主要创造者,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最。而现在,“三公”消费受限,“过去的团购客户都不敢喝酒了”。团购不动了怎么办?曾经那些主要依靠团购而生的经销商在此时都面临了最严峻的挑战。“转型与回归”是经销商在痛定思痛之后的选择。由官酒转向民酒,由团购回归传统。此前高端酒的热销本就是政务团购这种畸形渠道下的产物,由此酒类的销售逻辑也留下了很多问题。此时,清理出那些不正常的因素,卖酒也是时候回到它本来的路径上来了。
痛点7、连锁闭店,电商搅局
经销商的渠道之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连锁闭店。在白酒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全国涌现出众多连锁品牌,一时间构成了酒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在行业形势下行时,这些连锁都遇到了巨大的经营困境,高额的运行成本加上较低的盈利能力,最终导致很多连锁走向关门闭店的结局。其次是电商与酒业的联姻,尽管某种角度上为这个传统的行业引进了互联网的新思维,但电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广方式和销售方式也为酒类渠道变革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目前业内对酒类电商的热议还未得出一个共识,是抵制电商还是拥抱电商?因为有了各种可能,更因为这“各种可能”中蕴含的诸多的不确定性,让那些熟悉了传统渠道、传统模式的经销商面对电商的搅局感到恐慌多于希望。
痛点8、行业变局,人心浮动
痛点9、眼花缭乱,新品难选
痛点10、厂大欺商,无话语权
来源:糖烟酒周刊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