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酒竞争趋于稳定
据悉,高端酒企五粮液和茅台2014年都将实行“控量保价”的策略,一方面若严格执行,企业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供货量,将不会向经销商压货,有助于摆脱价格倒挂,增加经销商资金周转速度和盈利空间,从厂商到经销商的利益链条有望逐步理顺,高端白酒将从新的量价平衡点开始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价格体系的稳定有助于维护高端白酒品牌形象。
五粮液将实行“控量保价,量价均衡”措施:五粮液方面认为,价格下降的根本是信心与预期的丧失,2014年加大渠道整顿和经销商管控力度,维护价格稳定,具体“量”由市场说了算。
而在营销渠道的改革上,五粮液开始对运营商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厂商责任,对运营商进行过程管控,发展合适数量的战略合作性运营商,将扰乱市场秩序的经销商清除,维护品牌价值和价格的稳定。
茅台的“顺价销售,控量保价”措施是主动调整市场价格、厂商共进,兼顾平衡厂家、经销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各方利益。
目前,茅台的渠道库存水平不高(经销商调研显示库存普遍在2 个月左右,且临近春节旺季,动销良好)。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茅台的问题在于,依然需要通过逐步增加投放量对市场均衡进行试探,这在弱平衡下,容易造成价格体系的短期波动,影响部分投资者的稳定性预期。其报告坚持认为,茅台在2013 年基本度过了其最困难的时刻——2013年普通茅台的投放量和市场消费量要高于2012 年;但实际似乎需等待投放量增加并看到市场的持续消化量,来验证“茅台转型的成功”。
茅台试探性投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价格挤压;五粮液为了增长,也可能选择适当降价挤压;泸州老窖也在思考没有销量支撑的名义价格是否需要调整——三大龙头的策略,会在2014 年带来一定的价格挤压;另一方面,随着各企业组织调整和加大对于中档、中低档市场的重视,价格挤压将向产品挤压过渡。
有机构认为,2013年三季报充分暴露了白酒公司当前的经营窘况,由于2013年一季度白酒业绩基数较高,2014年一季度白酒的同比数据仍不容乐观。通过酒企自身的积极调整和经济的恢复,自2014年二季度起,白酒公司的销售有望走出下滑,出现环比改善,行业步入复苏。
中档酒加快渠道整合
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整体上,2013年前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实现收入850亿元,同比下降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2亿元,同比下降5.9%。
从具体产品结构看,高端酒中除茅台依靠强大的品牌拉力,维持收入和利润增长外,五粮液和泸州老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中档品牌,青青稞酒、古井贡酒增长相对稳定;而如伊力特和顺鑫农业这样的中低端品牌则生命力非常旺盛,净利润持续快速增长。
在新品开发方面,五粮液针对现代人白酒消费低度化的特点,开发了五粮液低度系列,要求商超特约经销商必须无条件接受低度系列的分销任务,以推进低度酒销售;茅台2014年针对茅台酒获得巴拿马金奖百年的机遇,开发相应纪念产品, 并将做好植物性配制酒产品开发,推进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系列化和合理化。
在渠道管理方面,五粮液将采用特约经销商模式加大对商超的投入和管控, 要求特约经销商供货价不得低于厂价,且对其考核顺价的供货量;五粮液2014年对专卖店清理整顿并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专卖店分级管理,对于有限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挑选出真正与公司共成长的优秀专卖店;并将提供5000万专卖店投入费用,不是简单返点,而是针对市场特性做评鉴等市场开发活动;茅台将推进系列酒向商超、酒店和卖场等新渠道的合作。
据宏源证券信息透露,2014年五粮液对KA 渠道的重点工作是:根据KA 渠道管理规定,进行特约经销商的申报 和签约,而且按照计划任务首先要完成,KA 的指定量占全年任务量不超过30%;春交会进行全面的考评,合格的会出具特约供货商的身份证明;严禁供货商低于市场价格向KA 供货;严肃费用管理,优化KA 渠道的资源配置;做好人员培训与旺季促销。
行业集中度提升
宏源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业绩分化”将构成2014年白酒发展主线。
宏源证券分析师陈嵩昆认为,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且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中小酒企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恶化,而在低基数和费用控制下,品牌力强、定位准确,产品和营销调整到位的酒企有望实现业绩稳定增长;此外,我国白酒生产相对分散,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部分中小企业亏损将为具有资源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兼并带来契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013年,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企业,已经开始试水跨区域运营和异地并购;同时,针对白酒的财务和产业投资也开始增多(比如中粮集团,联想集团,中信产业资本等)。
当然,也有机构观点认为,白酒的跨区域运营和收购兼并,成为中期趋势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因为:消费群体重心的转换带来企业增长战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跨区域运营形成支撑能力;行业竞争环节变化使得地方保护(无论是资本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可能放松;一、二级市场的估价大幅度回落。
中信建投的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1年五年期间,利润总额排名行业前三的白酒上市公司,利润占比由45%上升至46%,排名前十的白酒上市公司保持在59%。而在两年时间里(2012~2013年),白酒利润集中度出现了加速上升的趋势,到2013年9月,茅台、五粮液、洋河的利润占比达到55%,较2011年上升了9%,12家上市白酒企业利润集中度也提升至67%。
中信建投食品饮料分析师黄付生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在行业景气度高时,整个白酒行业呈现出整体繁荣景象,而行业进入调整期,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企业分化加剧,拥有品牌力、营销力和产品力的名优酒企将获得超越行业的发展速度,整个白酒行业集中度将在近3年快速提升。
目前,拥有强势产业资源背景的品牌在本土市场发动的区域整合大战已经一触即发,如茅台对茅台镇、泸州老窖对泸州地区、五粮液对宜宾地区中小企业的整合等。中信建投机构认为,这种整合将成为未来影响白酒行业进程的一股先进力量:首先,它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同区域内的排他性不会太强烈;第三,能有效突破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加剧的瓶颈。
近期,茅台、五粮液及洋河、泸州老窖等纷纷表示将整合优势资源,进行资本运作,实施并购扩张战略。
显然,白酒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时代,格局变动在所难免。中金公司研究认为,总体而言,2014年相比2013年的单边调整,部分企业最危急的阶段有望渡过,行业分化使得领先企业有望展现投资机会。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