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区沉淀千年的资源,现下这个产业的规模微弱,如何才能将这一千年风味维系传承,
并在本地乃至全国打造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集群?
以麻糖和米酒为代表的湖北名吃,在孝感当地人心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以米酒为重,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如今是孝感的地理标志产品。而孝感人尤为津津乐道的是,1958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考察孝感时,品尝孝感米酒之后,曾击节赞叹“味好酒美”。
孝感米酒也成为孝感市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前后,原湖北省省委书记罗清泉,也就孝感米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批示,他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支持这一品牌的发展”。
作为一个地区沉淀千年的资源,现下这个产业规模的微弱,难以匹配它所天生独特拥有的文化、技术、管理、环境和人才优势。
如何将这一千年风味维系传承,并在本地乃至全国打造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集群?是当地政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孝感米酒产业的摸索,当地政府首先将之纳入协会的管理与销售。归属于孝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已经将38家麻糖米酒企业吸收入协会的管理,这里面包括34家麻糖米酒生产企业和4家麻糖米酒配套企业。
在孝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县域经济科科长、孝感麻糖米酒协会秘书长邱鹏看来,麻糖米酒在当地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要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把米酒行业更加做强做大,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多的规划工作。
“米酒
还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
《华夏酒报》:自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将所有麻糖米酒企业纳入协会管理与销售以来,做了哪些工作?
邱鹏:孝感米酒在省内省外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是孝感市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自2006年成立以来,行业协会围绕着麻糖米酒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协会持有“孝感米酒”的证明商标,并按照规则交全体会员统一使用,目前获权使用“孝感米酒”商标的有30多家企业。
此外,协会出版了《孝感米酒的传说》和《美文美味孝感麻糖》两本宣传孝感麻糖米酒文化的书籍,并协调当地由原国有企业改制成立的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集麻糖米酒的生产、品尝、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
同时,协调市质监局对孝感麻糖米酒的标准进行了新的修订和完善,为新品的推出专门召开了推介会,还对市场上麻糖米酒的降价倾销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干预。
最后,协会制定了孝感麻糖米酒产业的发展规划,如促使市政府出台了《孝感麻糖米酒品牌整合及发展方案》,省农业厅还将孝感麻糖米酒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
《华夏酒报》:请您介绍一下孝感米酒行业的发展状况?
邱鹏:首先从产业前景来看,我们都认为米酒行业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它也曾经是孝感的著名的传统产业和食品类的支柱产业。发展麻糖米酒的产业链,将推进孝感市的经济发展。
从1995年起,工业化生产的孝感米酒,从原先的一两家迅速扩充至100多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米酒产业。当时很多外部市场都卖疯了,尤其是在河南和安徽省份。不过,紧接下来的无序竞争,使得整个行业急转直下,孝感米酒生产企业从高峰时的100多家锐减到不足10家。
这一变化,使得孝感麻糖米酒产业失去了以往的地位,现在的孝感根据自己的区位地理优势,产业的调整,已经形成了航天、汽车、用纸三大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区域。
米酒发展到这几年,现在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的企业有13家。其中较大的有孝感麻糖米酒公司、湖北原创、生龙酒业、楚特麻糖食品等等。2012年,麻糖米酒协会会员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非会员企业以及各类小作坊销售收入按4亿元测算,整个孝感麻糖米酒行业销售收入约能达到9.6亿元。其中,米酒销售占比在70%左右。
《华夏酒报》:请您谈一下目前孝感米酒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邱鹏:现在孝感麻糖米酒产业有60余家,除了规模以上生产条件较好的企业之外,其余均为季节性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它们的生产条件较差,经营分散,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龙头企业的年产值也不足,带动作用不明显。
其次,无序竞争严重。由于麻糖米酒生产属传统工艺,生产简单,准入条件低,加之管理混乱,质量标准不统一,企业之间相互仿造对方的商标和包装,每户企业都称是正宗的“孝感米酒”,鱼目混珠,在价格上恶性竞争,消费者难分良莠。
第三,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打“孝感米酒”的牌子,包括会员企业和非会员企业都在享用,无规则的使用容易把这个品牌搞坏。这也导致了宣传推广难以以企业的身份进行。因为麻糖米酒是共同资源,一来是企业实力有限,费用承担压力很大。二是担心预想效果达不到。再说,自己出钱,整个行业共享,真正愿投入品牌建设的企业极少。
最后是,行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一是融资环境不优,麻糖米酒生产企业的原料芝麻糯米收购具有季节性。由于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银行贷款难,原料收购资金严重短缺,只有通过粮食流通企业购买,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二是市场环境不优。企业准入门槛不高,假冒伪劣产品易进入市场,影响优质产品声誉,协会对此将提高准入门槛。
“清米酒
也许是一个发展方向”
《华夏酒报》:请您谈一下孝感发展米酒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邱鹏:虽然孝感米酒的规模和效益,在孝感市的产业经济中占比不大。但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推动麻糖米酒产业有其必要性。首先,麻糖米酒产业的综合效益还是比较高,它是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要求的产业,具有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率高、加工增值率高、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特征。
其次,麻糖米酒产业的带动强,产业效益好。其带动效益包括直接给糯米农户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加工、运输、服务等二三产业。最后,发展孝感的米酒产业,有利于利用当地糯米的产业资源,这同样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
《华夏酒报》:接下来,孝感麻糖米酒产业发展怎么做?
邱鹏:第一,我们制定了麻糖米酒行业发展规划。其内容包括加强产业引导,明确发展措施,规范生产秩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
第二,建设食品工业园区,把建设工业园与打造产业集群结合起来,促进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市经信委将积极支持,在产业集群专项中给予适当扶持,促其做强做大。
第三,加大企业整合与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用开放促发展,力争在培育3~5家产值过亿元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加大产品广告宣传力度,挖掘和彰显孝感麻糖米酒品牌,如现在我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麻糖米酒文化节,让麻糖米酒传播更远、更广。外省不少知名品牌的推介多为政府行为,如“安溪铁观音”、“金华火腿”每年在品牌推介上都有大量的财政投入。而孝感麻糖米酒过去只有企业少得可怜的“蜻蜓点水”式宣传,靠啃传统名气的老本,很难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品质,也难以让孝感麻糖米酒声名远播,未来将加大政府财政宣传推介。
第五,要加强对原料基地的建设和保护,加强对朱湖糯米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证麻糖米酒原材料的纯正、无污染。
《华夏酒报》:在我们的采访中,曾有孝感的一些老人表示,有的孝感米酒逐渐失去了原汁原味。而近年以来,生龙酒业又在向市场推出了“米之清”酒,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是否认为它是未来米酒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邱鹏:这种现象是有的。从“米之清”酒来看,我倒认为这是一个有益的摸索。它首先从米酒企业的角度跳出来了,不再是传统小吃的范畴,而是更接近酒类产品、附加值也更高。
米酒向清酒化转移,也许是一个方向,清米酒的附加值,比原有的米酒成倍提高。
清酒的生命力有多强,市场空间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目前,清酒主要是在省内销售,省外市场还在开发,未来发展还要看消费者能不能从饮食习惯上接受。目前孝感有6、7家企 业也开始做清米酒,希望借此开辟一条新路。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