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任兴洲
无论从直观的销售数据,还是市场氛围及公众形象来看,当前,白酒行业都遇到了明显的问题。在第二届中国白酒领袖峰会上,各参会企业领导纷纷表示,白酒行业必须要尽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唯有增强“体魄”,才能健康发展。
此时,客观、全面、准确的行业“诊断”就显得尤为关键。
经济下行致“风寒”
对于很多白酒厂商来说,暑期到来并没有减轻他们的“寒意”,自去年以来白酒市场的低迷状态仍在延续,产品销量和产品结构同步下滑,经营压力剧增。导致这种被动形势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连续几次突发性事件的负面影响,还是公众对白酒的消费热情逐渐衰退?白酒厂商普遍对此感到困惑和焦虑。
“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国内经济形势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本次峰会上表示,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里,国内经济发展都将处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中,而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进而波及到国内出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影响将会是长期存在的,将之形容为阶段性的‘台风’并不确切。”他说,这是造成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最根本原因,我们要为此做好长远准备。
此外,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样不容乐观。姚景源分析说,土地、能源、原料、环保等各项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这些新增的成本压力难以转移到产品身上,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加以缓解,这对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方面都存在很大欠缺;此外,金融领域存在一定风险以及行业增长受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更加明显,这都是导致经济形势下行的重要因素。
经济形势下行必然对白酒市场产生明显的连锁反应,此前持续多年的“量价齐升”势头难以为继,很多白酒企业感受到严峻的压力。
经济形势的“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白酒患上“风寒”。既然难以期待外部经济环境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改善,那白酒行业唯有依靠自身力量来驱除“风寒”。
姚景源表示,通过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全有可能把这种下行压力转化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发展动力。具体到白酒行业,一方面是挖掘自身潜能以达到“取暖”目的,即充分发挥其文化优势,以民生为导向,不断促进酒类消费文化行为的延伸,体现白酒行业独特的文化价值。此外,抱团合作也是有效的“取暖”方式之一,特别是要加强领袖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合理配置行业资源,引导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结构失衡引发“滞胀”
除了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白酒行业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样不应忽视,特别是由于此前多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矛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随着行业增速放缓,经营压力加剧,结构失衡导致的“滞胀”现象愈加突出。
在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联合中国酒业协会,对白酒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对象既包括各区域的白酒生产企业,也涉及到很多白酒经销商。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和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兴洲认为,白酒市场的“滞胀”症状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下降,特别是高端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库存压货现象较为严重,很多白酒企业不得不主动调整年度销售目标,一些厂商的流动资金出现紧张。
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当前白酒行业出现“滞胀”症状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下行所带来的外部压力,在这一背景下,白酒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很多企业在产品供应方面却没有做出及时调整;此外,白酒产品结构出现失衡情况,高端产品增长过快,优质的中低档产品则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实际需求情况;同时,白酒市场消费结构失衡,呈现倒金字塔状,高端领域被不断放大,对于中低档消费,则缺乏针对性的营销举措和有效传播;白酒行业结构良莠不齐,小企业占行业总数较大,但销售额和利润水平较低,损耗了大量行业资源,使行业竞争环境更加恶化;在白酒行业流通领域同样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下,库存环节的压力较大,而动销环节却难以匹配;最后,白酒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效能,公开、透明地接受消费者监督。
正是由于上述环节中连续出现“不匹配”的情况,白酒市场遭遇了艰巨的调整挑战。任兴洲认为,白酒行业接下来将由高速发展转变为平稳发展或中速发展,“其实这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就好像跳高比赛,在初级阶段,提高的幅度很大,速度很快,而当高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接下来的每一点提高都需要巨大的付出和努力。”
特别是随着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作用的影响,白酒消费动力将更加合理,这也将促使白酒行业的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带来一场新的市场洗牌。“靠公务消费作为主要消费动力,这显然已经难以为继,而且这种转变必然是长期化、制度化的,白酒行业必须从城镇居民消费中寻找新的动力。”任兴洲说,如果不能将这种转变调整及时付诸行动,那“滞胀”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