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因变革而伟大的时代。对于中国酒业人士来说,他们在今年会比其他行业人士,更加真切地感知到这场伟大的变革。
当前的白酒渠道营销正处在一个“纠结”的境地,同时也面临着一场“被迫”式变革。
正如深圳市世界观品牌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一颖所说的那样:“现在,是整个酒水行业最拧巴、最纠结的时候:一方面,市场上的货确实走不动,经销商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厂商报表业绩节节上升,信心满满,通过各种方式让经销商接招。”
上述白酒渠道营销的纠结,一大部分来源于高端白酒曾经最为忠实的政务消费群体的“裂变”。在中央“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限制三公消费”、中央军委出台“八项规定”等影响下,高端白酒市场消费受阻,高端白酒终端市场价格也一路狂跌。受此“株连”,以消费高端白酒为主的政务消费群体纷纷“裂变”。这个信息一路从终端反馈到渠道,令一直标榜“渠道为王”的白酒企业开始思考怎样应对新形势的渠道变化。
政务渠道遭遇挑战
从种种情况来看,严控“三公消费”“禁酒令”“厉行节俭”等政策对高端白酒的影响,不是“短期”的。
当不 少白酒行业人士在一旁观望,有的人甚至在新浪微博上断言,这些政策不会长期影响高端白酒的前景时,新上任的国家总理李克强却在记者会上明确定音。
李克强表示,将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他说:“我们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国家总理传达出的推行廉正风的声音,再次让高端白酒等原三公消费的必配品,受到重大冲击。这也再次说明,政策对高端白酒的影响不再是“一阵风吹过”。
针对高端白酒乃至白酒行业的终端价格,在“限制三公消费”政策下的重挫,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高端白酒过度依赖政务渠道,而忽略了真正的市场规律和供需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而高端白酒却一直不正视这种现实。”
元一连锁品牌策划机构总经理铁丁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以往高端白酒习惯了在政务市场上赚钱,导致他们忘记了消费者的培养,让白酒成为充面子的东西,而少了其他的内涵,消费者是需要有一种消费品能体现自己价值的。”
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在其微博里谈到,“矫枉必须过正”,政策上打压,酒类行业切实感受到调整期的来临。春节以来,洋酒价挺量减,白酒量价齐降,葡萄酒温而不火……什么时候才能重返从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过剩经济和产业升级阶段,消费步入逐步理性的时代,即使反弹也是理性的反弹,靠公费和过度强迫消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传统的市场环境中,政务或者军务渠道销售的意见领袖作用,对高端白酒的销售影响非常明显,其稳定性和利润率相对于其他渠道而言都比较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许多酒类企业将这个渠道作为重点进行拓展,而把真正的商务渠道作为补充。
在2012年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很多人都会看到这样“印象深刻”的一幕:包括多家名酒企业在内的酒企,在招募全国各地经销商时,都给出了一个要求:具有良好的党政军资源和人脉关系。
然而,一年过去了,过度依赖政务消费的白酒企业遭遇重创。这也让上述招聘要求,在今年的春季糖酒会上彻底销声匿迹。
把目光放在非公费消费上
据了解,在今年的成都春季糖酒会期间,遭遇调整期阵痛的白酒企业,纷纷开始参加论坛、私下聚会,以调整自己的营销理念,寻求非“政务渠道”消费的空间。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也来到成都,他希望在成都春季糖酒会上为当前“身处政策导向、舆论环境和市场影响下”的白酒行业提供一点答案。
3月27日,王琦受邀在由《华夏酒报》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酒业高峰论坛”发表了讲话。
王琦表示:“我们要调整过去那种政府期待、公款消费的理念,要把酒的本质还给普通消费者,做有文化的产品,使白酒与现代消费的理念慢慢地融入到一起。”
而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贾康,则在3月28日的《华夏酒报》、全国糖酒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变革下的中国酒业经济——2013年中国糖酒食品业年度峰会揭幕仪式暨主题论坛”上,以一个“政策参与者”的角度分析指出:“政务渠道消费高端白酒势必要下台阶”。
为什么呢?
贾康具体分析说,我们执政机关要办实事,要严谨。虽然有些合理化的消费会慢慢修正,但是总体来说,公款将不再是高端白酒消费的支撑,这个形势我估计会长期化,既然如此,相关白酒企业必须应对这个格局的改变,把更多目光放在非公费消费上。”
贾康所说的非公费消费,主要是指白酒消费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后,今后将能依靠的商务消费和以零售为主的个体消费。其核心要义是指,消费类型结构逐步由政务为主导向商务为主导转变,同时大幅度提升个人消费的比例。
谈及个体消费,和君咨询集团副总裁、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林枫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目前,白酒营销需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真正需要思考“把市场还给市场”的“私人化消费”,“依靠来自消费者的力量,白酒产业才能持续平稳地发展向前”。
铁丁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酒水的赢利点,还是要向正常的商业行为和个体消费发力。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因为这两大消费群体都具有强大消费能力和庞大的消费量。
让商务消费和个体消费在白酒营销渠道中占得“主权”,一方面是为长期被称作“腐败酒”的高端白酒“松绑”;另一方面也符合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的现代消费观念。而只有关注普通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国白酒企业探寻一片新“蓝海”。
一个细分个性的时代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以50万人民币创立B2B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并在2003年让淘宝网声名鹊起,把中国人推入了网上购物的时代,营造了现代营销的新网络。
他曾以电子商务举例说明渠道变革,“不是想取代谁,也不是想消灭谁”,而是“想建设更加新颖的、透明的、开放、公正、公平的商业环境,开启一个新时代。”
酒业也如此,虽然遭遇种种不因素的影响,但整个酒类行业的生命力依旧强劲。只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变革思维,果断地进行渠道变革。
有业内人士给《华夏酒报》记者分析,随着消费的继续升级,未来的渠道变革应该多元化与碎片化并举,关注饮酒年轻消费群体的成长,把握其细分的个性特点,才能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中间成本,直面目标群体,化险为夷。
从这句话来看,这位业内人士更多说的是,营销渠道在销售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发生的模式改革。而这非常符合中国白酒的渠道变迁特点,即从单一粗放到复杂多元化。
在改革开放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大流通时代”,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人们对白酒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这一时期的营销渠道还是以个体消费为主,商务消费也存在,但由于社会环境原因,所占比重非常低。这一时期渠道特征主要表现为单一和粗放。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经商群体日渐壮大,商务消费逐渐被分化出来,消费者结构层面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政府高端招待逐渐占据了高端酒市场以为主,政商务消费需求呼之欲出,“终端为王”时代到来。
随着社会经济刺激的日渐激烈,高端白酒逐渐被政务消费群体所占领,这引得白酒行业集体、迅速向中高端市场靠拢。
在2005年前后,除了贾康所提出的商务消费渠道和以零售为主的家庭消费渠道,电商化、证券化、渠道特色化、扁平化等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开启了多元化渠道。
随着政府政策的推进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推动,以政务消费为主高端白酒“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被一夜寒风刮得浑身刺骨。
而当年正在建立一个“个性化细分”的时代。如新倡导的“体验式营销”,也在帮助酒企销售“曲线救国”。如仰韶酒业以“国陶酒道馆”的专卖店形式,在专卖店内嵌入陶吧和茶吧,可以让消费者在专卖店里品尝和购买,并在陶吧里进行陶艺体验和陶艺品的制作,最后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制作个性化定制酒,在现场制作的陶器上进行相应的彩绘和文字描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诉求。
如今,回归商务消费渠道和个体消费渠道,注重消费者的个性细分,已成为中国白酒行业调整期及创造未来价值的重要选择,而当我们真正渡过酒业的这个调整期,回头再看就会发现,我们曾经被迫做出渠道变革,可能为白酒行业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