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界风云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华夏酒报:中粮入主,酒鬼酒能否
·华夏酒报:“零关税”冲击,中国
· 角色定位,当好酒市变革排头兵
·华夏酒报:“改混”语境下的酒企
·华夏酒报:混合所有制改革问诊酒
推荐文章
·华夏酒报:国内外同价,不可能的
·华夏酒报:啤酒业遭遇负增长
· 眼下是酒业千载难逢的机遇
· 黄永利接任水井坊财务总监
· 五粮液公布新一届高管名单
最热文章
·白酒行业研究报告
·葡萄酒之父—路易士·巴斯德
· 景德镇 释放细分定位的能量
· 深圳的酒类年交易额已达到250亿
·白酒业的拐点在哪里?
·葡萄酒有“六道密码”
·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思考
·扳倒井酒二次绽放
·年份白酒倒底还能火多久?
·2006年济南白酒市场发展现状及前
旗帜广告位
进口葡萄酒缺乏行业监管 市场亟须理性发展
2013-03-20 16:15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对于进口葡萄酒行业的运营现状,北京建发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晓会表示忧虑。褚晓会称,进口葡萄酒行业,外表看上去光鲜,实际运营非常困难,因为一方面为了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认可,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另一方面,该行业目前在国内的销售渠道很狭窄,并未完全融入到国内葡萄酒的销售渠道中。“市场红火的时候,各路资本进来了,但是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清楚进口葡萄酒的运营,企业就很难坚持下去。”褚晓会说。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在谈到进口葡萄酒时,也表示应该对这个行业加强监管。周洪江认为,中国目前对葡萄酒的进口处于大门洞开的状态,缺少章法可循,希望政府能够加强监管,对进口葡萄酒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可以用“迅猛”一词来形容。因为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商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从海关数据上也可看出中国进口葡萄酒的数字年年翻新,大幅增长。从国内看,参与进口葡萄酒炒作的游资和酒商更是不胜枚举,由于高端进口葡萄酒和国产中低端葡萄酒存在巨大的利率差,国内一些白酒企业涉足葡萄酒,甚至一些行业外的资本也参与炒作。业内人士分析称,这种盲目的投机行为和资本流入最终会导致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副牌葡萄酒,是相对于正牌酒而言的。正牌酒是酒庄酿造的最好的、知名度最高的葡萄酒,也被称为头牌酒,副牌酒也因此被称为二牌酒或副标酒。一般情况下,酿造副牌酒的葡萄都是些不适合用来酿造正牌酒的葡萄,而丢弃又会浪费。因此有的庄园为了保持本身正牌酒的一贯品质,就会用这些品质“不达标”的葡萄来造副牌酒。

  副牌酒一般只在世界著名的酒庄出售,价格比正牌酒实惠很多,但其浓郁与复杂程度以及留香时间均不及正牌酒。然而进口葡萄酒市场上却有很多投机商利用消费者盲目追求“名酒庄”的心理,对副牌酒加以炒作,刻意误导消费者。如市场上一度被炒至8000多元一瓶的小拉菲(即法国波尔多菩依乐村拉菲庄生产的副牌酒),据业内人士透露,其真实价值仅为几百元一瓶。

  此外,不法经销商用相似名称模仿畅销名酒的做法也屡被曝光,因为进口葡萄酒都是外文书写,普通消费者很难对其中的细微差异进行辨别。还有的厂商在国外低价采购一些低品质的葡萄酒,然后回国内以次充好牟取暴利。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声誉。业内人士称,正是目前的政策法令、行业监管缺失,给了这些不法厂商以可乘之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国产中低端的大众型葡萄酒,进口葡萄酒的品牌推广倾向于体验式、小众化的传播,营销渠道多采取自建终端、团购、星级酒店等形式。很多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往往从产品进口到市场推广,从品牌的运营到终端零售,都是一肩扛下。这与国内传统酒类经销商的运营模式截然不同,纵然是白酒行业的经销商介入都会“水土不服”,更何况业外资本。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酒精与中国白酒,谁伤肝?
下一篇:内蒙古质监局销毁劣质啤酒2000瓶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尔多热潮结束?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招白酒行业 要接地气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酒企业呼吁抱团取暖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