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全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勤俭节约办“两会”,各地会期纷纷取消酒水供应。然而,中国酒业发展却仍然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四川:提出修改
《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
1月27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宜宾代表团和宜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就修订《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的相关事项进行座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遵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结合四川省酒类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后,参加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宜宾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修订《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的议案,这是宜宾代表团多年来首次以代表团名义提出议案,议案提出的修订内容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品牌保护、产业规划布局、知识产权保护及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等多个方面。
对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文说:“白酒产业是川南城市群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宜宾代表团此次提出的关于修订《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的议案,不仅是为了宜宾,而且是为了川酒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川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副 书记、市长徐进认为,白酒产业是宜宾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白酒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宜宾,而且对四川省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非常重要。但不管产业的发展还是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以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宜宾非常重视关于修订《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的议案,进行了多方面调研,并就如何完善、做好自身的工作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此次宜宾代表团所提出的关于修订《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的议案,能够让《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得到修改完善,让酒类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让宜宾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湖北:
打造中国兼香白酒之都
1月24日,在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湖北省人大代表、松滋市市长李恒提交了“关于支持白云边公司争创中国兼香白酒首强的建议案”,建议通过白云边争创“中国兼香白酒首强”和松滋打造“中国兼香白酒之都”,引领湖北省白酒行业强势崛起,打造继四川、贵州之后的中国白酒“第三极”。
“湖北白云边集团是中国浓酱兼香型白酒的代表,领衔起草了《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在行业内有绝对的话语权。”李恒说,白云边提出争创“中国兼香白酒首强”有其独特优势。立足资源禀赋,松滋把白酒产业作为响应“壮腰工程”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白云边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2012年10月,松滋市政府与白云边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规划,松滋市将与白云边共建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的“中国兼香白酒第一园”,引进彩印包装、玻璃及陶瓷酒瓶、生物饲料等上下游产业,壮大酒业产业集群。未来5年,白云边集团将在松滋市投入20亿元进行产能扩张及配套建设,力争2017年新增2万千升白酒产能,白酒主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白云边集团争创“中国兼香白酒首强”,竞争激烈。李恒建议,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争取建设国家级浓酱兼香型白酒工程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同时,建立白云边职教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建立松滋市职业学院。
李恒表示,酒业作为粮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以白云边酒业为龙头,引进彩印包装、玻璃及陶瓷酒瓶、瓶盖、有机肥料、生物饲料等企业,力争80%以上的外协业务在当地配套,通过壮大白云边产业集群,助力华中农高区发展。
广东:
正确宣传酒文化
1月23日至28日,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演员汤镇业一到场,就被各路记者团团围住。汤镇业说:“今年递交的提案内容,就是倡议广东人减少夜生活、淡化酒文化。很多企业高管、领导干部,谈生意谈事情,都要喝酒,这是我们国家的酒文化,确实存在,但这种酒文化是可以淡化的。”
汤镇业在盛赞广东的发展建设成果之余直言:“以我的生活体会来说,夜生活多未必是好事。”汤镇业指出,经常应酬最大的危害是破坏家庭和睦,作为丈夫,时常晚归,妻子在家很没有安全感;作为家长,孩子放学回家见不到父母,缺乏家庭温暖,这些影响是“赚多少钱都弥补不了的”,他一些朋友的家庭就存在类似问题。
汤镇业说,大部分晚上去应酬、宴饮的人,都是因为工作关系被迫前去,一来破费不少,二来伤肝、伤胃,喝多了还影响第二天上班的状态,这些活动成了很大的负担。
如何改变这种风气呢?汤镇业认为,应该主要从酒文化的宣传入手。他说,酒文化是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积累形成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才会起作用。“我在北京看到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公益广告,拍得很生动,让人很有感触,这种宣传广东应该多一些。”
汤镇业表示,政协委员里不少人都是企业、单位的领导,平时应酬活动都不少,所以倡议“减少夜生活更要从政协做起”。
贵州:
雨后又是艳阳天
1月27日,在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代表、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作了精彩发言。
袁仁国说,2012年,茅台酒实现产量3.3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上交税收115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他表示,根据市场情况,2013年,茅台力争实现销售额增长18%,达到416亿元。
袁仁国提出,希望建设“美丽茅台”,让员工在收入分配、教育培训、子女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更优美的工作、生活有环境,更高的幸福指数。
2012年,茅台始终处于媒体的高度关注中。袁仁国表示,茅台将以“大品牌要有大担当”作为第一责任,巩固茅台酒“第一蒸馏酒”品牌的影响力。茅台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应该得到保护。对此,袁仁国还改编了诗词《长征》,以表达茅台酒“雨后又是艳阳天”的自信。同时,他希望赤水河流域与茅台镇加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
白酒发展应更加理性
面对进入调整期的中国白酒产业,未来市场将何去何从?
作为中国白酒企业,应该始终清晰地认识到两点:白酒产业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好的发展,除了自身文化底蕴深厚之外,更重要的是白酒作为传统产业,本身具有很好的消费刚性,因此市场潜力才能不断被激发出来。但是,推动整个白酒产业发展的还是“政治”和“经济”两大支柱。
在此背景下,应当正确而理性地把握“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消费理性越来越高、品牌个性越来越强”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要把握好行业板块的整合,要注意到板块集中度越来越高、品牌集中度越来越强的发展趋势。
2012年以来,白酒产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了跨区域、跨产业整合,以全面实现产业优化,联想控股全面布局区域名酒产业、贵州仁怀拟整合当地近百家小规模的白酒企业等,白酒产业面临资本调整已经无法避免。
在资本化的主导下,白酒产业将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随着行业内外的整合加强,中国白酒产业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中小微型白酒企业,将会被大的集团和企业并购,这是未来中国白酒必然要走的道路。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个板块之间的竞争,因此抱团发展和组团出击,成为在高市场费用和成本下,企业谋求突破的生存之道。
这种板块整合和组团发展,可以从洋河整合双沟和“中国白酒金三角”看出端倪。在此影响下,湖北开始发出“鄂酒整合”信号,而四川以“六朵金花”为主的“中国白酒金三角”连锁渠道也迅速铺向市场。
这种整合和组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白酒产业未来发展将需要越来越高的集中度。从经济效率角度来考虑,整合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其实,从啤酒产业的整合也可以看到未来白酒产业的发展轨迹。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嫁个好“老公”,而不是你死我活地去“拼杀”。
第二,要把握好消费的理性回归。随着汽车的普及,后备厢计划的成功和成熟,消费者自带酒水也随之不断攀高。
从2012年中国中高端白酒的市场走势来看,目前在中国北方的主要白酒市场,自带酒水率基本在70%以上,这使得企业对于传统餐饮渠道的经营越来越困难。在费用越来越高的终端餐饮渠道,企业已经无法在这里获得丰厚的回报。很多名企开始大力发展团购系统,以弥补因为餐饮乏力带来的市场困境,企业进入新市场往往首先通过团购来启动消费,而非通过餐饮渠道来启动市场。
第三,要把握好品牌个性的崛起。面对物质生活和条件丰富的时代,现在的80后、90后有多少人变成了白酒的忠实粉丝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未来白酒如何年轻化,如何与年轻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成为了白酒企业最重要的课题。
与此同时,中国白酒企业应该认真审视一下产业周边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只看白酒产业内,而且还要看看洋酒、葡萄酒、啤酒、酒精饮品等各种替代型产品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始终与消费者站在一起。
为此,白酒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确立一种创新思维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打好品牌、价格、渠道、宣传、服务、文化等“组合拳”,彻底改变白酒行业窘迫的现状。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