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老糖酒,到现在的连锁经营,在新思维、新模式的引领下,酒类流通企业与酒类生产企业一道,从野蛮成长到战略规划、从粗放管理到精细运作、从区域崛起到争领全国、从渠道扩张到品牌锻造,应该说,所有的参与者们一起成就着整个行业的腾飞之路。
2012年,伴随着酒行业的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经销商也在经历着新的考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团购面临困局、库存压力加速流通业洗牌、厂商关系面临大考等等,进入2013年,经销商如何抱团取暖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区域经销商联合,到底是出路还是死路?当专卖店零售业务全面兴起,直面消费者之时,是否也到了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渠道遭遇“电商冲击波”,两者如何结合,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未来,将会有30%~50%的经销商面临退市,他们该怎么办?一列系问题亟待我们思考,2013年,谁能够成为流通行业的强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区域经销商联合,出路还是死路?
有人用一句话来总结大商浙江商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成功,即“一条资本链和一组企业集群”。
这里的“企业集群”准确地说,就是“经销商联合销售体”,而深挖商源背后的故事,其一路走来,正是“联合”改变了商源。
专卖店面临“价值回归”大考
股神巴菲特曾说: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这句话正在白酒行业内得到验证。
2012年年底,来自北京的王先生所在的公司没有像往年那样举办大型的年会,只召开了2012年的工作总结会,“听说是响应政府号召,勤俭办会”。在他们开会的酒店,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光盘行动”的活动,号召用餐者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他们在会议期间的用餐也改为了自助餐,不饮酒。王先生说,“有点不习惯,但也不错,这样吃饭感觉很轻松。”
王先生所在公司发生的变化,对很多企事业单位来说都不会陌生。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相继出台,中国上下长期以来的某些观念和作风正在遭遇一次清洗。在这场清洗中,酒水、餐饮、鲜花等高关联行业受到更多的冲击。以至于有人说,在这个岁末年初,对白酒行业打击最大的并不是“塑化剂”事件,而是政策的打压。
有人认为,此番政策打压进而导致白酒行业调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在原金鹃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优先营销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国看来,白酒行业遭遇此番调整,实际上是“价值回归”的必然。
“政府加大反腐力度造成对行业的影响,这的确是有偶然性,但是不合理的事情早晚要回归合理,这是个必然。如今白酒行业遭遇的版块震荡也好,结构性调整也好,其主体是价值的回归,即便不是因为这次政策打压,也会因为其它的事件来实现。”徐建国说,在这轮价值回归的过程中,原先价值虚高的东西肯定要“落”下来,包括在此前行业量价齐飞状况下大规模扩张的酒类专卖店。
&n bsp;
当渠道遭遇“电商冲击波”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足不出户不仅可以知天下事,还可以购得想要的东西。
曾经人头攒动的大型购物商场、大卖场,现在其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而电子商务经过几年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购物的首选。尽管酒类产品不同于服装、数码、书籍、家具等商品,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势是不可逆的。
2012年11月11日,酒类电商创下2亿元的销售额,其中,酒仙网突破6000万元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近六倍的增长,这一增速让传统渠道望尘莫及。
2011年酒仙网第一次参与天猫“双十一”时,就创下了日成交1000多万元的成绩,而订单数是平日的10倍。由于对消费需求有所低估,导致酒仙网出现了严重的备货不足情况。于是从2012年9月开始,该网站就投入到“双十一”的备战中,投入资金高达上亿元。其中,仅备货量就达去年的10倍。
种种迹象表明,酒类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难免狭路相逢。
中小经销商洗牌在即
近期,全国大范围的阴霾天气着实叫人有些心情压抑,而这种阴霾的天气也许能够代表2012年中国酒水行业从业者的心情。年底是酒水销售的旺季,同时也是总结一年得与失的时候,从经销商方面来看,现在酒水行业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但是就像阴霾的天气一样,总会过去的,太阳一定再次出现,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