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估计,文王并入丰联酒业控股有限公司(原联想控股酒业公司,以下简称丰联酒业)之后,至少会有1年~2年的下滑期。”安徽孟跃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跃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孟跃看来,业外资本进入酒行业的“最佳机遇期”已经过去,丰联酒业将要面临的是更加恶劣的市场环境。
为什么是“文王”?
收购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选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安徽市场展开肉搏战,丰联酒业总裁路通“疯”了吗?
早在2011年,联想控股收购湖南武陵酒业39%的股权,就意图要在白酒行业建立一个新的“酒业帝国”。
然而,不知为什么联想控股连旗下负责白酒板块的公司名称都一直未能确定,直到2012年9月底,“联想酒业控股公司(筹)”才正式以“丰联酒业控股有限公司”之名挂牌亮相,丰联酒业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与联想集团并列的二级子公司。
就在这期间,坊间传出了其欲收购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消息。
如今,一切算是尘埃落定,不过关于是否全资收购,收购的金额是多少等问题,双方都没有向外界透露。
文王酒业曾是徽酒的一面旗帜,其“自家酿造”的品牌定位在以技术出身的文王酒业董事长刘素敏的持续打造中,深得人心。
不过,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文王酒业并没有顺应消费环境的变化,在品牌力的打造上下功夫,以致于市场份额逐年下滑。
与之对照的则是其他徽酒品牌的乘势而起。迎驾贡酒开始在生态领域发力,在迎驾金星、银星等中档产品的支撑下,迎驾年份酒也在安徽省内中高端市场站稳了脚;皖南的宣酒也逐渐将市场扩散到了整个安徽,在品牌知名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文王。
应该说,安徽酒水市场的竞争惨烈程度在行业内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为什么丰联酒业会选择文王呢?
“丰联酒业应该有自己的打算,拿下文王直接参与竞争激烈的市场争夺,可以让其快速融入酒业大环境中。另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安徽是白酒行业人才的聚集地,这里有大量的酒水销售精英,丰联酒业可以凭借其薪酬体系笼络一大批人才,不仅可以为今后的文王酒业服务,而且可以向背后的大酒业集团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在曾经为文王酒业服务过的孟跃看来,文王酒业还是比较适合丰联酒业现实需求的企业,况且,文王酒业还有3万千升不错的原酒储存,在生产领域也很有竞争力。
从目前安徽的白酒企业来看,10亿以上规模的白酒企业被丰联酒业收购的可能性不大,而在10亿以下规模的临水酒业已经被华泽集团收购,高炉家也名花有主,剩下的只有文王、皖酒、运漕和金裕皖四家企业。
显然,从品牌知名度和上升空间来看,文王酒业要优于其他三家企业。
此外,文王酒业在产品升级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中高端市场一直没有起色,反而连累了中低端市场份额。重重压力之下,也为丰联酒业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收购契机。
双赢还是双输?
一个是半路杀出来的资本大鳄,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谋图再造一个“酒业帝国”;一个是徽酒的二线企业,曾经在安徽市场创造了短暂的辉煌。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文王酒业已经被对手们挤压得偏安一隅……
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丰联酒业是看到了文王的现实囧途而准备压低收购价格,谋求拿下属于“价值洼地”中的文王吗?
为什么丰联酒业选择的并购对象一直没有“硬通货”,而并购的这些区域性酒厂又能为丰联酒业带来怎样的收益?
究竟是双赢,还是两败?
“双赢或两败的局面应该都不会有,只会是单赢或某些人赢。”合肥智卓营销咨询总经理夏林林接受《华夏酒报》采访时认为,一旦进入资本市场,被收购品牌只是个棋子,命运怎么样取决于新东家的战略意图和利弊取舍,几易其主的白酒品牌屡见不鲜!近年,文王酒业在营销模式、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结构升级、区域拓展、组织建设和资源配置等层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徽酒企业。
在徽酒内部完全竞争、高度挤压的大环境下,文王酒业在安徽除在合肥、临泉大本营市场及少数县级市场表现较好外,整体市场萎缩严重。
“不能尽快稳定员工、稳固经销商渠道,用最短的时间修复市场,文王原有的市场份额会被其他徽酒企业纷纷吃掉的。”孟跃明确表示,丰联酒业收购文王就等于打破了之前徽酒既成的一个格局,间接打破了目前徽酒的一个僵局。“不过,这个打破是从负方向的,让丰联酒业也陷进了一个被动的局面之中。”
据悉,对于丰联酒业的运营布局,路通强调多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丰联酒业不会谋求推出自有品牌的白酒,而是会坚持并购这条路,建立起‘区域名牌+全国性品牌’的架构。”未来2年~3年内,丰联酒业还将继续推进在国内布局的进程。
从以往丰联酒业收购的企业案例来看,都是一些区域性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空间,但显然大多竞争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这样组建起来的“酒业帝国”自然难成气候,或者短期内 并不能形成强劲战斗力。路通“快速将其做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酒业集团”的梦想,离现实还有一段坎坷之路。
“丰联酒业这个事让人看不懂的是感觉没有必要收那么多,事实上如果业外资本想介入某一个行业,要想找一个支撑点的话,一个点就足够了。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思想、资金、团队的话,一个支点就足够你撬起很多了。” 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伟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说。
“拿钱去收购是笨办法,能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包括生产资源为你所用,这才是最好的资本运作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到处去‘收产能’,自己的市场在哪里?营销在哪里?团队在哪里?这些还八字没看到一撇,我觉得这是一件比较有风险的事。”朱伟说。
从丰联酒业目前已经完成整合的3家企业来看,双方还都处于磨合期。
据内部人士透露,联想控股进入后,公司采取联想管理层授权新班子经营的模式进行管理。其中所有关于公司发展战略、投资规划、营销策略等事宜都要上报决策层评估,一旦批准了,申请人则必须完成所报计划任务,完不成就要走人。这种强硬果决的管理风格让以往酒企普遍采用的试探性投入等做法很难实施,也让新团队的内部融合、管理机制的理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对文王来说,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导入需要多久的磨合时间?竞争对手又会给你多久的时间喘息呢?
“文王”的苦衷
事实上,选择在这个时候“卖身”,文王酒业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孟跃看来,中国白酒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地方的积极推动,政策和税收的优惠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档次的提升等等。
如今,两个“红利”的作用都在减缓,不能适应变化的企业显然就会很难过。
有内部人士表示,文王酒业的董事长刘素敏年岁已高,而且可以说是“后继无人”,儿子不愿意干,其他亲戚也干不了,引进了职业经理人之后,事实证明也不行。
“在我看来,丰联酒业收购文王还是很有策略性的,从去年开始谈,然后就放出声音,拖文王一段时间。这期间,企业内部就会产生一些变化并传导到市场上。”孟跃分析认为,丰联酒业可以慢慢拖,但文王酒业拖不得,“所以,最终定下来的价格还是对丰联酒业有益。”
此外,文王酒业还面临着品牌升级的难题。
2011年10月,代表着文王酒业冲击中高端市场的“专家级文王贡酒”上市销售,开始销售形势还不错。仅仅半年以后, “专家级文王贡酒”就落入了 “品牌升级怪圈”之中,市场的接受度不尽如人意,百元价位似乎成了文王“迈不过去的槛”。
孟跃还透露说,文王酒业还有一个软肋就是企业的经销商并没有牢牢掌控在企业手中,而是被各地分公司或者一线的业务员所牵制,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人才流失的背后是经销商资源的流失。
另外,文王酒业在新品推出来之后,有很多新加入的经销商,而这个时候企业被转手,最不稳定的还是这些群体,对文王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尴尬很现实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文王的营销操作团队在整个安徽来讲,是比较弱的。这种弱,主要来自于企业早期的运作模式——产销分离,销售公司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经销商,导致的是短线打法,缺少战略眼光。
“具体来说,就是厂家以一定的价格将产品卖给自己的销售公司,让销售公司自己处理,自己组建团队,自负盈亏。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文王的市场很快就会被对手在短时间内瓜分殆尽,高炉家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孟跃说。
“2012年我们服务的时候,其实是想在文王的品牌力打造上有所突破,但是局限于企业的体制、高层领导的战略意识,最终不得不放弃。”孟跃认为,文王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是操作思路的问题,是市场创新的问题,如何重塑厂商关系模式的问题。在安徽这种战略相持阶段,丰联酒业需要一种新的破冰的技能,包括资本、管理和人才及市场的运作创新上。
从路通的从业历程来看,也许他在收购企业以及和政府谈判方面很有能力,但是显然,收购之后的事情就不是路通能顺利掌控的了。
“做市场”跟“收企业”毕竟不是一回事,而从目前企业提出的打造“环安徽市场”来看,这一做法证明了丰联酒业还是没有准确地做好文王未来的发展定位。
“卖身”后的文王酒业会成为下一个高炉家吗?
业外资本 “喝酒”要慎重
丰联酒业与华泽集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路子都差不多。当然,路子差不多是因为路通本来就是从华泽集团出来的。2003年至2011年,路通一直担任华泽集团副总裁兼金六福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并主持完成了华泽集团旗下多家酒类企业并购整合。
不同的是,到了2012年,华泽集团就几乎没有出手再收购企业,也许是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布局规划,华泽在沉稳地等待下一次出手的机会。而丰联酒业则是轮番出手,希望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一个“酒业帝国”。
“华泽的抉择无疑是明智的,现在对区域型企业来说,其发展的都也还不错,收购的成本就相应地提高了。这时候对丰联酒业来说,收购的可不都是‘便宜货’。”在孟跃看来,业外资本投资白酒已经错过了“最佳机遇期”。
朱伟分析,“在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丰联酒业的速度也会放缓,至少丰联的收购成本和目前企业的价值是不对等的,因为它去年前年收购正是行业最顶峰的时候,刚刚一年时间行业出现这么大变化,估计路通现在应该有点压力。”
近几年,随着矿产、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等投资领域的不景气,高毛利率、高增长率和高现金流的白酒产业成了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殊不知,白酒产业的最佳投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的情况可以用“进来易、出去难”来形容了。
过去十年,是白酒产业的高速成长期,业外资本投资建厂的壁垒较低,对现有白酒企业的发展冲击和威胁不大,所以受到“现有公司的报复和反击”较小。问题是,目前来看,尤其是2012年之后,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空白市场和机会市场几乎没有了。
“我要善意地提醒那些急于进入酒行业的业外资本们,投资白酒还是要慎之又慎,当前的中国白酒市场最缺的就是人才,其次缺少的是好的投资项目,最不缺的就是钱。”孟跃说。
如果丰联酒业在人才储备上还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先放下扩张的步伐,弥补人才短板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遍地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之间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已经非常厉害,作为“新加入者”,必须通过抢夺,“从别人碗里抢饭吃”才能获得发展,如若不然,必然会遭受“现有公司的强烈报复和反击”。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