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召开订货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对于厂商来说,召开一次成功的订货会包括前期的政策制定、会场的相关准备工作、订货会现场把控及会后后续工作跟进等多项环节。可以说一个高质量的订货会的举办,绝对是个智力与体力的完美结合。
那么对于白酒厂商来说,召开订货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订货时间的选择
订货会时间的选择是否恰到其时,决定着厂商能否牢牢抢占时机、占领所在市场销量的关键,也是厂商订货会效果好与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般来说,订货会开早效果不一定好:这时候多数终端正处于观望阶段,对政策、促销力度无法参考,因此会慎重下单,此时品牌如果不是市场强势品牌,订货会效果不会太好。当然,如果订货会开晚了,效果可能会更差:终端店资金全被其感兴趣的品牌所吸纳,即使本品的促销力度及政策吸引终端,但终端也会由于手头紧张而无法多订货。因此笔者认为,订货会召开日期应在每年的12月中旬左右,同时,还要尽量赶在主要竞争对手之前、渠道成员手头资金充裕的时候召开订货会。
订货会类型划分
按照订货规模划分
每当进入销售旺季,企业及经销商们总是习惯性地召开订货会。从规模上看,白酒的订货会依照厂商实力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全国集中订货会
全国集中订货会一般是各区域办事处代表、优势经销商等去企业总部参加订货会。企业除给参加订货会的对象以极大的优惠政策外,还会对参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针对重点经销商厂家展开客情维护等系列活动。
2)区域巡回订货会
区域巡回订货会,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根据某个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的主推产品,由各个区域的办事处、组织代理商订货的订货会。这样的订货会针对性较强,利于沟通,且容易达到订货目标。
3)小型订货会
小型订货会主要目标对象是乡镇白酒市场的渠道商们,这部分经销商经营品种包含白酒、日杂百货、烟茶五金等。鉴于农村市场的特点,他们不可能离开本土去参加全国订货会或者区域巡回订货会,因为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经营。为了拾遗补漏,达到占仓、挤压竞品的目的,由区域代理商主导、区域办事处代表协助在乡镇市场举办的订货会,不仅能起到订货的目的,而且费用低,与渠道商易于沟通到位,进而宣传了企业及企业品牌。
按照渠道层级划分
订货会的召开主要由渠道链的上游发起,针对下游开展的大型促销活动。分为两大类型:
1)针对经销商式订货会
这种订货会可能是一场小众范围内的高雅、文化、艺术沟通等形式的交流会。如较多大品牌的白酒厂家针对省(直辖市)级、地级市及部分区县级别的经销商,集中邀请其参加主题式沙龙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沟通及下一年度的销售任务的签署。也可能在轻松的旅游环境下实现年度高额订货目标。
2)针对所有经销客户式订货会
这种情况多适合与中小型白酒企业在大本营市场及重点市场,抑或是经销商在其代理产品运作的市场。此时的订货会多是邀请区域内销售能力较强的终端店,集中展开一次大型促销订货活动。
该订货会会有许多人参加,因此政策设计尤为重要,客户之间的实力大小存在差距,但享受同样的政策,可能会给厂商带来一定的烦恼,要想避免,就必须额外拿出些利润,以弥补实力强大的客户的利益。
订货方式
订货会上的订货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可以按照收款方式进行划分,包括订货会当天收款、会后收款及提前收款。
方式一:会议当天收款
这种方式的订货会最为常见,厂家及经销商选择好的日子,邀请终端客户当天前往指定会场,由相关人员做接待工作、政策宣解及激情演说。订货会现场经销商、业务员及企业中高层轮番搅动,乐此不彼地向每位意向客户做积极的思想工作及愿景描绘。
这种订货方式把所有的法宝都压在订货会当天,尤其是当天召开者相关人员对会场气氛的渲染,如果气氛宣讲得当,厂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式二:会后收款
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可见于部分经销商开展的订货会,一般针对零售能力较强或客情关系非常好的终端店主展开赊销。
方式三:提前付款
这种方式最为常见,且以后会越来越成为主流。具体为业务员(或协同区域内经销商)带着订货会政策走访终端店,进行政策宣讲,在终端店内实现销售达成,提前让店主下账,最后参加企业召开的答谢会。
该订货会一般在召开答谢会的前十天进行,业务员有充足的时间做好政策宣讲及终端拜访,同时终端店主也有充足的考虑时间;这种方式对召开订货会企业及经销商来说意义更大,不仅可以降低订货会当天下账时间紧促的弊端,还可以减少订货会备餐的浪费,更能给召开者一个充分的评估与验证促销政策的时间,以便灵活应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