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界风云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华夏酒报:中粮入主,酒鬼酒能否
·华夏酒报:“零关税”冲击,中国
· 角色定位,当好酒市变革排头兵
·华夏酒报:“改混”语境下的酒企
·华夏酒报:混合所有制改革问诊酒
推荐文章
·华夏酒报:国内外同价,不可能的
·华夏酒报:啤酒业遭遇负增长
· 眼下是酒业千载难逢的机遇
· 黄永利接任水井坊财务总监
· 五粮液公布新一届高管名单
最热文章
·白酒行业研究报告
·葡萄酒之父—路易士·巴斯德
· 景德镇 释放细分定位的能量
· 深圳的酒类年交易额已达到250亿
·白酒业的拐点在哪里?
·葡萄酒有“六道密码”
·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思考
·扳倒井酒二次绽放
·年份白酒倒底还能火多久?
·2006年济南白酒市场发展现状及前
旗帜广告位
人们为何容易轻信食品流言?
2012-11-20 11:42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南方日报》文章 食品安全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一旦有媒体曝光某食品有问题,消费者都是心慌不已,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往往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始恐慌了,由此看来,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判断力是有必要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近期参与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了这样的结果:对于发生在2011年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消费者、媒体、专家对多个事件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可以看到,掌握更多信息资源的业内专家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有着相对独立的判断力。参与调查的媒体表现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有限,不能进行全面报道。消费者往往表现为不了解事实的真相,易恐慌。

     从对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渠道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网络占据了重要位置,“网络”这一信息渠道占据了37.90%的比例;“电视”占据了32.17%的比例;“报纸”占据了20.38%的比例;“有购买经验的人”占据7.64%的比例;“其他”则占据1.91%的比例。

     在网络这种新兴媒介平台得到迅猛发展的今天,涉及食品安全的一切风吹草动都能够轻易地借助网络的传播快速发酵“膨胀”。网络上的消息发布主体众多,这个平台历来充斥着大量未经求证的流言。流言的生命力特别强,往往以耸人听闻的面貌和类似于标题党的形式出现,轻易便能对“心理脆弱”的消费者产生严重冲击。

     而归根结底,问题的症结仍在于大众对食品安全充满了不信任和忧虑,甚至是恐惧。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是关注、紧张,心态就越是敏感、多疑,结果越是容易受到流言影响。这种心理基础严重地影响到消费者正常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使大家更容易随大流、听风就是雨。

     正是由于目前许多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途径纷繁复杂,并丢失了独立判断的精神 ,于是乎容易忽视和夸大食品安全风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忽视日常消费各类食品的安全风险,夸大各类食品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存在的矛盾认知,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出相反的行为,存在着认知方面的差异,比如说转基因的食品,科学家说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公众不相信,例如对于日本食品辐射问题,在日本方面就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知的差异就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

     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力取决于食品安全知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不全面,直接影响了其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判断力,所以容易生长悲观情绪,盲目恐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如是说。

     造成这样的局面,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者有很大责任。政府部门应该定期发布信息,事件发生后要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 马业准 区域品牌要正视新一轮经济危机
下一篇:酒协回应塑化剂超标:含量远低于国外标准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尔多热潮结束?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招白酒行业 要接地气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酒企业呼吁抱团取暖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