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界风云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华夏酒报:中粮入主,酒鬼酒能否
·华夏酒报:“零关税”冲击,中国
· 角色定位,当好酒市变革排头兵
·华夏酒报:“改混”语境下的酒企
·华夏酒报:混合所有制改革问诊酒
推荐文章
·华夏酒报:国内外同价,不可能的
·华夏酒报:啤酒业遭遇负增长
· 眼下是酒业千载难逢的机遇
· 黄永利接任水井坊财务总监
· 五粮液公布新一届高管名单
最热文章
·白酒行业研究报告
·葡萄酒之父—路易士·巴斯德
· 景德镇 释放细分定位的能量
· 深圳的酒类年交易额已达到250亿
·白酒业的拐点在哪里?
·葡萄酒有“六道密码”
·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思考
·扳倒井酒二次绽放
·年份白酒倒底还能火多久?
·2006年济南白酒市场发展现状及前
旗帜广告位
张弼士:中国葡萄酒业的先驱
2012-08-30 10:05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张弼士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也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人物。

  1892年,著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将贮酒容器缸瓮改用西方常用的橡木桶;引进欧洲优良酿酒葡葡品种,开辟纯种葡萄园;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应当说,张裕公司的建立,开创了我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之先河,几十年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才相继建立了现代化的葡萄酒厂。


  张弼士,广东大埔县人,18岁时只身闯荡南洋。他聪慧机敏,遇事能屈能伸,能发能收,善于权变,对人仁义宽容,常得天时人和,事业为此获得惊人的成功。在他鼎盛时期,资本达800万荷兰盾,号称亿万富翁。清同治十年(1871年),张弼士应邀参加在雅加达法国领事馆的一个酒会,所品饮的法兰西上等葡萄酒,其香习习,其味绵绵,的确让人不忍释杯。席间,法领事不经意间叙述了烟台等地漫山遍野的野葡萄,以此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别具特色。说者或许无意,听者却是有心。自此,在张弼士的心中产生建立葡萄酒公司的念头。


  张弼士虽有千万贯家财,但没有清廷的官家身份,在国内投资设厂始终无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驻英钦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富国之道,回国途中,龚氏特意拜访了张弼士。张弼士经营的谋略、处事的智慧、为人的宽容大度,深得龚氏的赞许。由于龚氏的推荐,张弼士遂得到清廷的加官晋爵,先是被命为大清国驻马来槟城首任领事,后又升迁为驻新加坡总领事。这无异于为张弼士发了一张在国内投资设厂、实业兴邦的通行证。


  1892年,张弼士得到在北洋通商新政中红极一时盛宣怀的撑腰,又受到权倾朝野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关照,不但发给张裕公司的准照,还享有免税3年,专利15年的特殊待遇,张裕公司一时气势如虹。


  张弼士既是有魄力的实业家,也是精明的实干家,葡萄酒是西方传统的产品,有几千年的生产经验,张裕要想尽快生产出酒,高起点地学习西方经验是一条捷径。出于这样的考虑,在选择酿酒葡萄种植园地址时,张弼士挑选了依山临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土壤很适于优质葡萄生产的烟台。他从法国、意大利引进了国际著名的酿酒葡萄品种,栽培试验、驯化育种,淘汰选择,终于建成国内最著名的葡萄基地。


  张裕公司历时10年之久,经过3次的改建,终于建成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窖。贮酒橡木桶材质的选择、处理、制作,是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要求进行的。张弼士所聘请的酿酒师,也都是出身于葡萄酒世家,系统掌握酿制名酒技术的人。


  经过20余载的努力,1915年张裕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获得四项金奖,这是中国的葡萄酒第一次饮誉海内外,海外的华人骄傲地称张裕酒为“国魂酒”。时至今日,张裕酒成为国内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酒,张裕商标成为中国葡萄酒业唯一的驰名商标。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世界最佳品酒师:菲利普·富尔-布拉克
下一篇:专访世界葡萄酒大师休琼森(Hugh Jonson)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中国白酒中报风云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尔多热潮结束?
酒闻:中国市场的波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招白酒行业 要接地气
营销界泰斗卢泰宏支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酒企业呼吁抱团取暖
行业的寒冬来临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