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相似的一幕
去年,数万名群众会聚赤水河畔的茅台镇银滩,举行继承酒文化传统的重阳节焚香祭水活动。两名传统打扮的童男和童女乘红船在银滩附近的河心采集两坛赤水河水,然后在锣鼓队的护送下送抵祭水坛前。在击鼓九通、鸣金九响过后,主祭人开始敬香、敬酒,然后按照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程序完成了祭水活动。这是贵州都市报对茅台重阳祭水报道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遵义晚报同一内容的报道,我们知道从河中取来的水是要送回到酒厂“煮新酒”的。我们似乎很难从中发现什么。
然而,去年农历“三月三”在重庆武隆芙蓉江风景区举行的一项祭水活动的报道内容读来使人十分兴奋:“昨日,武隆芙蓉江风景区举行大型祭水活动,纪念大禹治乌江引水。挂满红绸的小舟,载着大祭司和童男童女划到江心,童男童女各用牛角从江心取出清水,随后几名壮汉将牛、羊头等祭品倒入江中。船划回岸边神坛,童男童女取来的清水由祭司倒入祭坛的石钵中,跳起芙蓉江一带特有的祭祀舞蹈。这时,铜锣、鞭炮声四起,岸边众祭司同时祈天祝福。”(重庆晚报2005年04月12日)
红船—童男童女—河心(江心)—取水……
一个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一个是“源于芙蓉江峡谷内苗族的祭祀风俗”;同样是祭水活动,两个在历史上均为十分封闭的小地方,其基本的仪式程序竟然出现了如此惊人相似的一幕,其中必有文章!
读者诸君可能还记得,我们从“相约茅台”114期开始关于茅台酒传说“‘蝶指佳泉’的意味”的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中包含了“茅台酒传说‘苗文化’成分重显而易见”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提法。而武隆芙蓉江祭水正是来源于封闭于峡江内苗民的古老风俗,它和相距几百公里的茅台祭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茅台重阳祭水背后的“节日的故事”究竟是怎样讲述的呢?要最终解开这个谜团并不十分容易。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