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接受国酒“茅台”十大青铜酒器捐赠仪式上,潘震宙说,贵州“茅台”传承并光大了史称“吉金”的青铜及其酒器,赋予了国酒“茅台”极高的艺术品位和历史价值。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评价呢?我们知道茅台酒一向是以陶瓷作瓶,然而向国博捐赠却用了青铜酒器,其中是大有深意的。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人类最初使用的是红铜,就是自然铜。自然铜由于它的熔点是1080多摄氏度,很不容易熔化,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用锻打的办法来制造一些小件的工具和装饰品。后来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摸索,人类逐渐认识到在铜料中掺上锡和铅可以将它的熔点降低到八九百摄氏度,且具有易于铸造、硬度高、抗腐蚀性能强等优点,这样就可以用它来铸造更多的工具和武器。这种掺了铅或锡的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管它叫“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指的都是青铜,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金子”。
什么是“吉金”呢?
《辞海》上说:“犹言善金,古指适于铸造钟鼎彝器的金属。”《子璋钟铭》:“择其吉金,自作和钟。”后以之为钟鼎彝器的统称。
《辞源》上说:吉金,“鼎彝等古器物。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韩城鼎铭》:“坚久吉金,用作宝尊鼎”。
哪种说法好呢?《辞海》解释“吉金”名物由来,道出了它先是指“铸造钟鼎彝器的金属”,是个偏正词组,后来才成为这类器物固定的“统名”,脉络比《辞源》直道“吉金”就是“铜铸之祭器”名更加清楚;而《辞源》说“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道出了这类祭器所以叫“吉金”而不叫其他什么“金”的关键所在,所以这两本辞书的解释应该是各有所长。
古文中“吉”有善、利的意思,和凶相对。《辞海》上说“犹言善金”,是不是还有一种“凶金”呢?从逻辑上讲一个正判断必然包含一个与它相对的反判断,“凶金”应该是有的。不过古人不叫它“凶金”而是叫“不祥之金”(见《庄子·大宗师》)。刀兵杀伐之事,从古至今都被视为凶而不祥的,所以凡用作铸造兵器的青铜就被称作了和“吉金”对称的“不祥之金”。
说起来对一种金属也分出吉凶善恶来,有点像现在的小孩子对外在事物喜欢拟人化一样,十分幼稚可爱,然而这正是人类孩童时代主客观“互渗”的一种原始意识的孑遗。也正是这种“思想”的遗迹使人类创造出了如此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