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泼酒的意味
在中华酒类民间传说故事中,真正单纯的“水变酒”的故事是很少的。茅台“仙女临河赐酒”的故事中就干脆没有这个内容,虽然从湘西新晃“酒店塘的传说”故事我们差不多可以推断,在湘黔,甚至地理范围更大些的西南区域酒文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似乎不会出现这种缺环。
在洋河大曲的故事中,好心的姑娘落井身亡而“美人泉”从此产出佳酿;“杏花村”则因那位仙道将宿酒吐到了酒家酿酒用的井里才有了那口“神井”;泸州大曲的传说中,救了龙子的樵夫将龙王所赠的一瓶美酒打翻在了井中;陕西黄陵的龙宴酒据传曾收藏了一坛落入过巨龙涎水的老酒,每做新酿滴上三滴新酒即刻变得浓郁甘醇。遍览中华美酒传说大抵都有这种“水(或酒)+物→美酒”基本故事结构,一如茅台各种“版本”的“仙女临河赐酒”故事中,一定要有“仙女”用杯子向赤水河中倒了些什么的关键细节一样。
那么这些神秘的外加进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只有一种东西可能被“加入”,那就是被西方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酒曲”。
果酒的生产是不需要“加入”什么的,因为果类靠天然发酵就可以生出酒来。西方各民族主要的谷物酒如威士忌、伏特加等,一直沿用麦芽糖化加酵母发酵的方法,直到19世纪90年代,法国人卡尔迈特从我国的酒曲中,分离出糖化力强并且能起酒化作用的霉菌菌株,用在酒精生产上,才突破了西方酿酒的糖化剂非用麦芽不可的状况,可见“酒曲”在酿酒业的应用堪称中华一绝。可以想象,当人们一旦偶然发现由至高无上的巫师或酋长在水中加了点什么,而后从粒粒辛苦的粮食中便奇迹般的生出芬芳的美酒,他们会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一定是将这现象与仙女之类的神灵联系起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