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酒业家主笔 彭伟
编辑丨刘彬
川酒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这个群体一直有一颗其勇于进取的心。
2018年,四川省委提出“川酒振兴计划”,明确要高质量地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到2022年,四川全省产业规模达到3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40%以上,利润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实现食品饮料万亿目标。
2020年1-5月,四川省规上白酒企业累计生产白酒149.7万千升,同比下降2.9%,产量占比达全国的52.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1106.6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199.7亿元,同比增长6.7%。白酒产业营收、利润分别占全国白酒产业的51.4%、36.1%,分别比全国高出7.1和10.1个百分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川酒板块再度高质量发展战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川酒竞争力指明方向。
2月24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拟制的《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12项举措。
强化产区建设、推进“浓酱双优”,全面重视酱酒产业建设《意见》首先提出,川酒要发挥全国唯一的“浓酱双优”独特优势,依托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推动白酒产业向优势产区、特色园区集中。加强长江上游优质浓香白酒核心区和赤水河流域酱香酒谷的综合保护利用。实施白酒优势产区创新升级行动,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质量效益显著的优质白酒产业示范园区。
同时,川酒要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增强服务效能。提升产区从原粮种植、白酒酿造、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意见》明确表示,将支持泸州、宜宾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支持酒业园区提质增效,构建完善园区资源性要素配置统筹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优质白酒示范园区按照“5+1”特色园区政策给予倾斜支持。
酱酒品类近年来发展如火如荼。2020年1-12月,中国酱香酒产业实现产能约60万千升,同比增长约9%,约占中国白酒行业产能740万千升的8%;实现行业销售收入约1550亿元,同比增长14%,约占中国白酒行业销售5836亿元的26%;实现行业销售利润约63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约占中国白酒行业利润1585亿元的39.7%。
一直致力于不断发展、进步的川酒,也把酱酒确定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20年11月,四川酒类流通协会川派酱酒专业委会正式成立,将“川酱企业和省外川酱经销商的优秀参谋,川内酱酒经销商的良师益友”列为发展目标。
2021年伊始,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锦花在公开活动中旗帜鲜明的表态:“四川将多措并举,提升川酒竞争力,明确提出支持泸州、宜宾培育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支持泸州打造世界级赤水河酱香酒谷。”
目前,四川已经正式将“浓酱双优”写入川酒“十四五”规划,浓香与酱香置于川酒天平的两端,酱酒正在成为川酒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酱酒品质好、利润高,是门好生意,四川有发展酱酒得天独厚的资源,应该在酱酒上多下功夫。”有川酒人士指出。
四大板块推出高质量发展,川酒要为“全行业负责”在高质量建设方面,《意见》给出了四大方面的政策支持,要把川酒建设成为大而强、强而优、优而美的食品饮料板块的头号优质产业,为四川建设万亿级食品饮料行业做贡献。
《意见》指出,川酒当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巩固扩大优质产能。要加强传统酿造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巩固浓香型白酒的优势地位,做大酱香型白酒产能。在坚守环境质量前提下,支持名优酒企持续提升纯粮固态酿造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对列入省级重点的优质白酒产能提升项目,在土地供给、环评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四川方面将支持产区政府加大对连续使用的老窖池传承保护和奖励。支持名优白酒企业和优质资本兼并重组中小白酒企业,进一步提升产能集中度,做大做强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在这一方面,泸州市政府及川酒集团率先作出了表率。
据川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勇透露,通过三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