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和股票价格的双飙升,引起广大老酒收藏爱好者的普遍关注。最近,《华夏酒报》记者和许多老酒收藏大咖沟通时,他们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目前,茅台酒的高价位也蕴藏着高风险,大家不要眼睛只盯着茅台,老酒收藏更需要的是百花齐放。”
一花独秀不是春
“收藏老酒,茅台肯定不能放过。因为它是老酒收藏的龙头产品,它的地位无法动摇,但它的价格也不能涨得太快,否则其他老酒的价格跟不上来,差距太大,这就不正常了。其他老酒的价格要想跟上,其实与酒类生产企业的作为有很大关系,酒厂应该对它自己的老酒市场进行保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新酒老酒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但是许多酒厂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老酒市场收购价格的上涨,会带动新酒价格的提升。如果老酒的价格和新酒的价格产生倒挂,你想想,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著名老酒收藏家、《中国名酒图鉴·茅台篇》一书的作者刘钢认为,目前,茅台酒价格居高不下,是因为茅台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金融属性,许多投资者找不到好的投资品,存一点茅台酒比较踏实。此外,茅台酒容易变现,属于流通性比较好的金融产品,所以从收藏升值的角度看,大家都会首选茅台,而其他老酒即使性价比很高,但不容易变现,就很难成为投资品。
“茅台不仅是市场霸主,更具有强有力的金融属性,被业内誉为软黄金一点都不为过。茅台也是近十余年来唯一在市场上稳赚不赔的名酒,是老酒收藏的首选。”陈年老酒高级鉴定师、陕西省糖酒协会酒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刘杰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茅台酒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收藏需要鉴伪知识,变现需要渠道资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普通收藏爱好者能玩得起的,建议藏友以平常心来对待茅台酒的收藏。
“陈年老酒和茅台新酒其实是‘同而不同’。”湖南老酒收藏第一人、酒文化专栏作家、白酒分析师刘鹏认为:陈年老酒和茅台新酒都是市场认可和肯定的稀缺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积累,价值都在水涨船高,但老酒和茅台新酒的不同之处也在稀缺性上:陈年老酒的稀缺为“真稀缺”,而茅台新酒的稀缺其实是“伪稀缺”,茅台新酒多为囤货导致的市场零售稀缺,尤其是严控“三公消费”后,民间囤货量巨大,而生活消耗和公务消费却很少,因此,茅台新酒的价格飙升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刘鹏建议,收藏须谨慎,别一不小心就成了“接盘侠”。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无论从收藏的角度还是从饮用的角度来说,茅台酒之外,市场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好酒。”谈到老酒收藏,著名酒茶文化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陈年白酒收藏大典》编委、赣菜产业发展促进会酒水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林厚认为必须提醒大家几点:首先,老酒收藏的对象主要是名酒、优质酒,包括中国老17大名酒、国优酒、部优酒、省市名酒与优质酒以及历史文化名酒。其次,如果收藏老酒是为了投资,尽量找52度(含52度)以上的高度陈年白酒;如以收藏为目的,那要找稀缺、品相好、市场或行业内认可度高的酒(含高低度白酒、黄酒、药酒、葡萄酒、配制酒等)。
“收藏十二大香型的一些代表性陈年白酒,是十分理想的选择。”对于收藏陈年白酒,张林厚郑重地给藏友提了一个好建议,他认为:“在名优陈年老酒中,酱香型白酒收藏首选茅台、习酒、郎酒,其次是武陵酒、珍酒;浓香型白酒首选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其次是剑南春、古井贡、沱牌曲酒、全兴大曲、洋河大曲、宋河粮液、文君酒;清香型首选汾酒,其次是宝丰、特制黄鹤楼;米香型首选桂林三花;凤香型首选西凤;特香型首选四特;兼香型首选白云边、白沙液、玉泉;馥郁香型首选酒鬼酒;老白干香型首选衡水老白干;药香型首选董酒(注意,老董酒尽量收藏1994年前生产的);芝麻香型首选景芝白干;豉香型首选玉冰烧酒。
张林厚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基本上都评出一些名酒和优质酒,当年那些优质的、纯粮酿造的名优酒中,其主流产品大部分都值得去收藏。因其特殊的情感和口感等因素,这些区域性品牌的陈年老酒也已经成为本土小众消费者收藏和投资的主流方向,比如北京的红星二锅头、黑龙江的北大仓酒、江西的李渡高粱、台湾的金门高粱酒等,这些酒也是十分值得关注和收藏的。
“为何外国人不只爱一个拉菲,不只爱一个罗曼尼·康帝?不同酿酒师,酿造的手法不同,葡萄品种不同,产区不同,年份不同,口味也不同。老酒收藏也不能只偏爱一个茅台,老八大名酒、17大53优、地方名酒,都是有文化底蕴的好酒,同样值得大家收藏。收藏老酒是一种传承,大家对老酒的喜爱基本上都源于对中国文化及传统匠心的敬畏。”无锡陈年老酒专业玩家蒋兵说,“前两年我到意大利旅游,看到了他们对文化古街、古城墙、古堡的精心保护,他们对古代文明的传承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酒道中人,我们也应该传承好中华老酒文化。近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推广老八大名酒、17大名酒和53优,收获的是丰富的酒文化知识,感觉自己已成了中国酒文化的薪火传承人。”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林厚表示,茅台酒之外,还有很多高品质的老酒值得收藏。只有当众多的名优老酒共同稳定、协调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时,才是中国老酒收藏的春天。
文化为本,不忘初心
“从国人饮酒习惯来看,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是不懂酒的,他们本身缺乏鉴别能力,判断酒质好坏大都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的评价走,跟着媒体的广告走。老酒圈内人认为品质很好的酒,消费者可能却不屑一顾;我们认为口感很糟糕的酒,他们喝起来可能还觉得不错,这与我们的白酒教育跟不上有很大关系。大家都说老酒好,他们也听说过,但具体好在哪里,如何鉴别,如何品评,他们是不懂的,所以就造成了现在一窝蜂收藏茅台的现象。”刘钢认为,基于此,我们老酒收藏的业内人士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向广大消费者推广普及老酒文化和收藏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