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7日,这个与行业已有99次约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第99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又一次在长沙举办。中国酒类市场在美好生活需求与新兴消费推动下,不论是经过地区宏观政策的调控,还是宏观市场自身的调节,各个区域内的酿酒产业都无法在悠然悠哉的原地踏步,而是从不同的方向寻找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凤凰网酒业独家对话北京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李伟,探寻北京酒类企业的发展未来,解读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酒企创新的发展方式。
凤凰网:此次长沙全国糖酒会上,北京酒类企业参展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李伟:本次糖酒会,北京展团一共来了13家企业,既有红星、牛栏山、燕京、京东和北京糖酒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也有如丰收、永丰、仁和、华都等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中华老字号和北京老字号,以及一些新兴的生产企业。
凤凰网:北京酒类销售市场今年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消费特征?未来可能出现怎样的消费趋势?
李伟:中国酒类行业通过近几年的深度调整之后,逐步呈现出一个回暖的态势。但从市场层面来看,除了茅台一枝独秀之外,其他的品牌厂家都在新的调整回暖的过程中,仍然在市场上寻找着自己新的定位,包括他们的产品、理念及政策,都在逐渐的调整完善过程当中。聚焦于北京市场,整体上是一个更加趋于理性,消费升级明显的状况。
从未来的角度,我觉得消费向大品牌集中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在做消费决策时会倾向于大的品牌和一些重点产品。但网红类产品,由于具有时尚属性,对年轻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一个比较不错的发展态势。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