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真正意义上的主动与世界接轨,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因为它代表着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交流上的某种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粮葡萄酒企业40年来的发展与嬗变。中粮酒业副总经理、长城酒事业部总经理、中粮名庄荟总经理李士祎最近在接受凤凰网酒业专访时提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在开放与变革中崛起,未来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变革。尤其当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往以品牌和渠道为驱动的消费模式,进入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主权时代,中国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要有更加深刻的产业思辨和更加务实的转型升级策略。
以下是专访实录:
凤凰网:士祎总您好!中粮长城葡萄酒从一开始就是和改革开放有关,它几乎是跟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过程完全同步,而且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与国际化接轨的。它应该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一个非常富有典型性的样本。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葡萄酒发展,不知道您怎么看?
李士祎:像刚才万松所讲,这是长城(葡萄酒)很大的荣耀,因为长城葡萄酒,特别是桑干酒庄在1978年建庄,当时五部委联席选址在河北沙城,也是完成周总理的遗愿,把中国葡萄酒推向一个现代水平。
通过在桑干的建庄,后续长城葡萄酒酿造出了中国第一瓶现代意义上的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传统法起泡酒,把整个中国葡萄酒推向了一个真正国际化接轨的一个新时代。
上午报告我专门讲了叫“开放、变革、崛起”,是由于开放,我们才能真正融入世界的大格局;由于开放,才能够促生变革的动力;由于开放和变革,才能使中国葡萄酒崛起。
中国的崛起也是由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最核心的就是开放。因为只有开放,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酒业特别是葡萄酒才能敞开怀抱,敞开胸怀,没有束缚,向国际的先进经验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这样才促进了中国葡萄酒快速的发展。
所以说长城葡萄酒的发展,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改革开放一个小的缩影。身处其中,中粮酒业、特别是长城葡萄酒,有这样一个很难得的经历。我们走过了40年,我们还要面向未来的40年。我想长城葡萄酒和中国酒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中国的酒业、长城葡萄酒、东方葡萄酒,也一定会屹立于世界葡萄酒之林。
凤凰网:就像您刚才说的,让中国的葡萄酒屹立于世界的葡萄酒之林。说实话,这说起来是非常美好的,但好像现实又很残酷。在40年当中,以长城葡萄酒发展的例子来说,中国葡萄酒整个发展大概经历了哪些阶段,哪些点是最关键的,这个坎我们有没有迈过去?
李士祎:我们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0年左右,这个阶段属于中国葡萄酒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现代葡萄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比较高速的发展,奠定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一直到2012年,这也是中国葡萄酒产业一个高速的发展,但这个阶段的发展,更多是通过品牌和渠道进行驱动。
2013年之后,进入第三阶段。2013年到2017年,整个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入比较深度调整的时期,特别是国产葡萄酒的整个产销有一个下滑,然后进口酒相对成了比较大的气侯,风起云涌,形成了一个进口酒进、国产酒退,这样一个局面。这是第三阶段,也是最痛苦的一个阶段。
但它也很重要,这个阶段把我们过去30年,整个进口葡萄酒、国产葡萄酒在中国的成长进行了一个再梳理、再回归,我们全行业真正回归了葡萄酒的本源。要找到葡萄酒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本源是什么?长期发展的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好葡萄酒?我们也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深度的,也比较痛苦的调整期。
我觉得现在进入到第四个阶段,是从2018年开始。一季度数据也表明,整个一季度进口酒继续保持非常高速的成长。但同时,国产酒5年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的销售增长,增长5%。虽然量不太大,但它是一个标志性的,(预示着中国葡萄酒)进入到了“国产、进口双增长时代”。
这个时代的到来,寓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时期,这个产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升级。我相信以2018年为起点,以改革开放40年为新的起点,整个中国葡萄酒产业一定会更加健康、更加成熟,某种意义上讲也会更加快速的发展。我们对全球葡萄酒产业的把握、理解,对中国葡萄酒发展根基的打造,会更加扎实,也会使整个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健康、全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长城葡萄酒会有非常大的一个机遇,中国葡萄酒同样也有这样的机遇。但是同时意味着进口葡萄酒也有这样的机遇。葡萄酒是一个国际性的酒种,它不是你有我无,它是共同共融发展的。消费者需要全世界各国的美酒,中国消费者需要世界各国的美酒,尤其是需要中国的、真正具有东方特色的美酒。
对于中粮来说,我们既有“长城”这一中国最典型的葡萄酒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东方葡萄酒,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进口酒的供货商。特别希望这两个业务能够非常良性互动,良性发展,相互促进,这样产业才能够健康成长。
凤凰网:我想问一个比较激烈的问题。长城葡萄酒的起源,跟改革开放是同命运的。改革开放就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假如人们为了美好的生活,消费没有国界,(消费者)认为进口葡萄酒就是比国产葡萄酒好,消费者就是要选择进口葡萄酒。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国产葡萄酒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是不是国产葡萄酒会为了美好生活做出某些让步?还是做出更加加倍的努力?
李士祎:正是由于中国消费者的进步,中国消费的升级,才给了国产葡萄酒更大的一个机遇。在以前做广告和渠道的时候,我们只要把几亿的广告费投下去,不管产品怎么样,广告一打,消费者自然会买。我们叫买场,无论是超市还是餐饮,把终端控制了,消费者只能去做这个选择。
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因为消费者每个人都成了一个知识体,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判断的权利和能力,过往以品牌和渠道为驱动的销售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进入到真正意义上消费者主权的时代。换言之,是消费者他的知识信息,包括他的自信,推动了进一步的消费升级。消费者有自己的判断,不以品牌,不以渠道,不以进口和国产本身来判断产品本身的优劣,他是看重产品本身。
国产葡萄酒完全可以做得到,在相同的价位段,非常有东方特色,非常有中国特色,非常有性价比,而消费者自然会做出非常理性的选择。无论是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国际的消费者,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在世界各国消费者也在找寻中国的葡萄酒。所以说,中国消费的这种升级,消费者的觉醒,给了国产酒更大的机会。如果没有升级,消费者可能就会认为葡萄酒是进口的好。这个认识到今天是越来越弱,长城没有妥协,长城只是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