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每年9月,这里便迎来了它一年中最迷人的时节:碧空如洗,海风轻拂,各色时令海鲜挑逗着人们的味蕾,而连绵成片的葡萄园,正散发着成熟的芬芳魅力,这座享受着大自然恩宠的葡萄酒之城,令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间,难以离开。
9月9日~12日,由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烟台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共同主办,由齐鲁网和《华夏酒报》承办的“烟台葡酒,香飘世界”全国主流媒体烟台产区采访活动成功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国内32家媒体的记者以及韩国亚洲经济新闻记者全 程参加了此次采访,先后走进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国际葡萄酒城、张裕卡斯特酒庄、烟台西夫拉姆酒庄、诺玛科瓶塞(烟台)有限公司、蓬莱瑞枫奥塞斯酒庄、中粮长城、蓬莱国宾酒庄、古顶酒庄、君顶酒庄、苏各兰酒堡、台湾农民创业园、海阳金鼎酒庄及烟台瀑拉谷酒庄等地,深入了解了烟台葡萄酒产区的生态优势、历史底蕴、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对烟台葡萄酒产业的规模与实力有了直观感受。以此次活动为标志,烟台葡萄酒产区将面向全国和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强化中国葡萄酒核心产区的形象定位,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三年多的行业调整,国产葡萄酒增速明显放缓,理性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各葡萄酒产区已经明确了打造自身风格、突出文化特色的思路和方向。
而烟台作为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在葡萄酒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调整成果,将产区优势全面延伸到科研、种植、生产、营销、教育等多个领域,并与餐饮、旅游、文化等周边产业串联在一起,在中国葡萄酒的战略转折与升级发展阶段,烟台产区成为重要的标杆引领。
当全国主流媒体走进烟台,探访这里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实则是烟台产区敞开胸襟,向世界致意,传递出振兴发展的强烈讯号。
震撼72小时烟台葡萄酒的醉美呈现
9月9日下午,“烟台葡酒,香飘世界”全国主流媒体烟台产区采访活动举行了简短的启动仪式,随即踏上葡萄酒体验的醉美之旅。
在随后的三天72小时里,采访团沿着烟台葡萄酒产区的分布路线一路前行:在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追溯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的起源与传承;在张裕卡斯特酒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中粮长城和君顶酒庄,感受到中国葡萄酒领军企业的雄厚实力与责任担当;在蓬莱国宾酒庄、海阳金鼎酒庄,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胶东民俗文化与葡萄酒相融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在西夫拉姆酒庄、瑞枫奥塞斯酒庄、古顶酒庄、苏各兰酒堡、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瀑拉谷酒庄,切身体会到烟台葡萄酒企业的品质优势和品牌底蕴,这也正是烟台葡萄酒人的自信与自豪;而在诺玛科瓶塞(烟台)有限公司,则了解到烟台葡萄酒产业链的完善成熟,及其对全球葡萄酒行业的深远影响。
这72小时的行程,给每一位采访团成员都留下了深刻而震撼的印象,如果说烟台葡萄酒的名声早已被广泛熟知,那通过这种全景、深入的沟通接触,烟台葡萄酒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中国葡萄酒的核心与代表产区,就是以这样的姿态应对产业调整,面向未来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赵树宴非常关注烟台葡萄酒的整体品牌形象,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必须强化打造产区品牌,才能提升市场对国产葡萄酒的品质信心和消费信心。
经过此次在烟台产区的采访,赵树宴对此颇有体会,他表示,随着全球葡萄酒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正在向亚洲转移,烟台这座国际葡萄酒城已被更多人所熟知,“借助本次活动的平台,我们不仅要把烟台葡萄酒和烟台产区更好地宣传出去,还要持续关注烟台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关心烟台葡萄酒的文化宣传和推广。”
烟台葡萄酒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齐鲁网执行总编辑蔡可玉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葡萄酒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包括与互联网的结合,是烟台葡萄酒走向全国、远销世界的有利途径。蔡可玉表示,本次采访行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网络传播效果,对全方位展现烟台产区形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烟台产区应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的结合,包括借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网络氛围,打造烟台葡萄酒产业经济的“升级版”,合奏新常态下的产业最强音。
酒庄崛起,烟台产区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本次采访活动的大部分行程,是在烟台产区的各个优秀酒庄展开。从全球的葡萄酒传统格局来看,酒庄始终代表着一个产区的价值标杆,如果把一个优秀产区比作王冠,其拥有的世界顶级酒庄便是王冠上最夺目的宝石。烟台葡萄酒要走向全球市场,要与世界各国的优秀产区同台媲美,酒庄便是其必不可少的价值背书。随着采访行的深入推进,媒体记者们强烈感受到烟台产区酒庄崛起的势头。
张裕卡斯特酒庄、君顶酒庄早已成为典范之作,代表着中国葡萄酒酒庄发展的最高水平。而更加令人惊喜的是,一些个性化、特色化酒庄正在烟台产区快速成长,虽然其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但在葡萄种植、产品酿造、文化传承、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点,使烟台葡萄酒酒庄逐渐形成一个强势群体,并为烟台产区的国际化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点在烟台蓬莱体现得尤其明显。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蓬莱国宾酒庄都堪称一件艺术精品。国宾酒庄现有葡萄基地2000亩,并施行极其苛刻严谨的种植管理和酿造工艺,确保其产品品质坚实,品味优美。而独特传承的盛唐葡萄酒文化,更赋予国宾酒庄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这种对东方神韵的深刻解读和强烈表现,使其醒目伫立在烟台葡萄酒酒庄集群当中。
“我们要把古顶酒庄做成家族产业,把它的品质与文化一代代积累起来,一代代传承下去。”蓬莱古顶酒庄庄主刘毅令对采访团成员说,古顶酒庄是一座高度生态化的葡萄酒庄园,除了1000亩葡萄基地,酒庄内还种植了松树、银杏树、红榉树、柿子、玉兰、合欢、芙蓉、青桐、国槐树等,古顶酒庄的每一株葡萄、每一瓶酒、每一棵植物,都寄托着家族的荣誉和情感。纵观世界各国的优秀酒庄,往往都有着信仰式、血统式的家族传承,这种理念已在蓬莱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事实上,酒庄的匠心打造与良好发展,与蓬莱当地的产业发展思路密切相关。蓬莱将酒庄定位为一、二、三、四产业的集合体,将酒庄建设作为葡萄酒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并将精品酒庄作为发展重点和招商主攻方向。
目前,蓬莱已建成酒庄14个,在建酒庄11个,签约酒庄9个,蓬莱正逐步实现从葡萄酒产区、葡萄酒庄集群到精品葡萄酒庄聚集区的跃升。
除了前文所述的国宾酒庄和古顶酒庄,像别具风情的苏各兰酒堡、法国农庄式的瑞枫奥塞斯庄园,都对“精品酒庄”做出了有力诠释。
凭海临风,依托酒庄建设的精品化、联动化发展策略,为蓬莱,为整个烟台葡萄酒产区,乃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注入了新鲜活力,对赢得国际化竞争,拥有了更强的信心和期待。
配套完善,烟台产区牵动全球酒市
“在美国,每三瓶葡萄酒就有一瓶是用诺玛科瓶塞,在德国,每四瓶葡萄酒就有一瓶是用诺玛科瓶塞,在法国,每五瓶葡萄酒就有一瓶是用诺玛科瓶塞。”当诺玛科瓶塞(烟台)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王忠浩说出这番话,采访团记者们纷纷发出惊叹,烟台产区不仅拥有优秀的葡萄酒产品、文化与酒庄,其领先、完备的配套体系更牵动着全球酒市。
据了解,诺玛科瓶塞(烟台)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正式投产,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高分子瓶塞,并为葡萄酒生产企业提供相应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通过将尖端科技成果应用于瓶塞产品,使其有效保护葡萄酒,避免了传统瓶塞的漏酒、掉渣、断裂、氧化等缺陷。
2014年,诺玛科瓶塞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达15%,包括张裕公司、中粮长城、山东威龙、天津王朝、北京龙徽、香格里拉、白洋河、茅台等超过50家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都选择诺玛科为供应商,而在世界范围,有近5000家葡萄酒企业使用诺玛科瓶塞。
这同样是烟台葡萄酒产区的一个缩影,产业配套完善,具有国际领先的装备、技术水平。通过采访行的后期传播,烟台产区的国际化优势将从更多维度得到展示发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