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自2005年以来8年间一路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在形势突变下陷入了困顿、迷茫、慌乱与无序。外部环境的压力导致需求尤其中高端需求总量下降,由此带来的产品价格、股价的一路下滑。
当站在2014的起点回顾过去一年,我给出一个关键词:价格。当价格成为区分白酒档次的核心或者说唯一的标准时,我们在过去的成长中,人为地给价格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和附加要素。
2005年以来的量价齐升在2013年戛然而止,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高端白酒价格跌跌不休,上市公司股价一路下降,市值蒸发过半。背后蕴藏着无数内涵、被人为赋予太多附加要素的“价格”,牵动了所有白酒企业的神经,聚拢了所有人的目光,也让白酒行业再一次迎来了一个大周期的前夜。
白酒价格真的是飞涨吗?白酒价格没有飞涨!数据为证:
2003年的上一轮白酒最低谷产量311万千升,销售收入545亿元,吨酒价格17527元;
2004年开始新一轮白酒周期的当年,全国白酒产量337万千升,销售收入630亿元,吨酒均价18694元;
2012年产量1153.16万千升,比2004年增长242%;销售收入4466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609%;吨酒价格38734元,相比2004年增长107%,八年间才翻了一番。
再看龙头企业的价格:2003年茅台出厂价为268元,2012年619元,增长了131%;2013年819元。
相对于市场平均物价上涨,白酒的吨酒均价翻一番的涨幅并不算过快过高。
飞涨的仅是高端名酒的“市场价”!
2012年茅台批发价在1600元~1800元之间(需要说明:业内人员评判价格主要看厂价和批发价,零售价仅仅是参考,尤其对高端酒而言),2013年跌至900元左右。
再看五粮液,价格并未过多飞涨,2003年约为330元,2012年在700元上下,2013年跌至约580元。国窖1573从2003年的约380元到2012年的820元,涨幅也才一倍多 。
谁动了价格这个奶酪?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按吨酒均价计算的增幅在一倍左右,高端名酒的厂价涨幅在1~3倍,而市场价则为2~9倍之间。
在出厂价并未过高过快增长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的飞涨只有两个因素,需求旺盛和供应不足。
需求旺盛的背后是什么?
我曾就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与白酒的关系作为对比,即白酒行业的整体增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过去十年间基本一致,但整体约滞后1~2年。即固定资投资的高涨,必然带来政商之间、商务之间往来频次增加,由此导致高端和中高端白酒的旺销。
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2013年的形势剧变了。限制三公仅仅是一方面,实体经济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寻租交易趋减等因素共同导致了高端酒消费急剧萎缩,这才有了全行业的恐慌、企业的应变和媒体的关注。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任何产业都有周期,白酒同样也不例外。我从2009年至今,多次表达过白酒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律、白酒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关系率,加上产业周期的波浪式递进规律,三大不可逆转的规律共同决定了,新一轮白酒周期必然到来。限制三公仅仅是导火索,即使没有它,周期也必然来临,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