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酒类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河南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其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都有明显提升。当前,葡萄酒面临着与白酒行业相似的调整任务,要打破传统的、局限的市场定位与形象,更加贴近大众化消费,扩展消费面,大众消费、日常消费,私人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才是支撑葡萄酒行业今后发展的根基。民权葡萄酒的逆势增长,与这种及时调整有着很大关系。
把葡萄酒“还”给生活
相比于白酒,其实葡萄酒行业的“符号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在国内葡萄酒市场和文化的培育期,葡萄酒被更多描述为浪漫、高贵的代名词。这种诉求固然是葡萄酒的一部分,在少数高档产品身上有比较明显的体现,但毕竟不能代表其文化的全部,更无法满足市场的主流需求。葡萄酒本就是一种生活化、个人化的享受,如果长期脱离这个本质,将对市场造成消极的影响。
基于这种判断,我认为葡萄酒厂商可以考虑更多的差异化经营,比如在产品种类的选择上,除了常见的干红、干白外,像起泡酒、白兰地、烈酒等有较好的成长机会,虽然这些品类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但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这些小众化的需求切入市场,对品牌导入和消费者的培养都有积极意义。
而在产品形式上同样大有文章可做。我很看好利乐装葡萄酒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像1.5L、2L这样的利乐装葡萄酒产品,很适合家庭、朋友之间的聚会饮用,便于表现一些厂家的个性化创意,满足了现代人对休闲生活的品位追求,很有可能成为葡萄酒大众消费时代的一个亮点。同时,利乐装葡萄酒还能帮助厂家有效压缩物流的成本费用。
电商平台则是葡萄酒走向生活化、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支撑。国内葡萄酒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是以餐饮、酒吧消费为主,下一步的大众化消费趋势将推动家庭葡萄酒消费的增长。而消费场所、消费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原有的葡萄酒销售渠道必须进行相应调整,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商平台将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当前网购群体以中青年为主,他们乐于尝试和体验时尚的生活品位,恰好是葡萄酒大众化消费的主要目标人群;同时,电商平台更适应于B2C的营销模式,可以充分满足葡萄酒厂商针对 个人消费者的引导培育,如厂商为个人提供在线侍酒咨询等。
通过种种的产品和营销创新举措,把葡萄酒从沉重而单调的符号化形象中解脱出来,还原它的生活本质。沿着这个方向,我对葡萄酒市场的下一次高峰充满信心和期待。
去符号,树性格
生活化的葡萄酒既要突破“符号”局限,还要树立鲜明性格,寻求与消费者的更多共鸣。
葡萄酒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诸多“共同语言”,比如有益健康、与食物搭配的艺术等,都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体验。关键是如何把葡萄酒中的这些“性格”有效表现出来,牢牢树立在消费者的心智当中。
葡萄酒产品要靠“性格”打动消费者,首先需要对消费者及其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进行细分研究。对于大众日常饮用的葡萄酒产品,指向多种个性化需求,比如宴请聚餐、家庭自饮、美容养颜等,对这些行为,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然后对产品做出合理调整,如包装、酒标、容量、价位等等,都可以根据这些具体需求的不同进行细分。
葡萄酒的“性格”推广还要寻求与国内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进一步结合,不必局限于对西方的模仿。比如出于美容养颜、改善睡眠而饮用葡萄酒的人,究竟每次喝多少的效果最好?什么时段喝效果最好?这都应该成为葡萄酒文化推广的具体内容。我认为,消费者以往选择西式的葡萄酒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好奇心理,而树立中式的葡萄酒文化定位,则真正有助于葡萄酒消费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行为。
另外,针对未来个性化、私享式的葡萄酒消费,仅靠厂商单方面的讲述灌输,其传播效果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实践,使消费者切身体验到不同葡萄酒的鲜明性格。葡萄酒厂商特别是优秀的国产葡萄酒企业,在市场推广的形式上要有所创新,更多地走近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传播平台,与消费者进行更多互动。点对点地去做沟通,点对点去做体验,加深消费者的认知和记忆,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深消费者对文化和品牌的认可。
随着葡萄酒的“性格”更多绽放出来,国内葡萄酒市场将迎来均衡、理性、健康的新格局,像民权九鼎这样的传统品牌,其丰富而独特的内涵价值将为消费者所普遍接受,并由此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
(作者系河南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