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啤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春糖成功招商五大攻略
·沱牌舍得李家民:2016年白酒业调
·将保健酒打造成最具性价比和成长
·2015年中国白酒消费新趋势分析
·酒企如何向受众资源型配置转型?
推荐文章
·白酒做品牌,要小心“伪品类”!
·中国酒魂,2015年梦归何处?
·小心陷阱,别中招!白酒经销商不
·劲酒“不一样”的营销策略
·酒企生存遭受威胁经销商该坚守还
最热文章
·2012年度中国白酒的产量、销量和
·20元以下白酒的市场开发策略
·进口葡萄酒营销攻略
·酒店还能做吗?该怎么做?
·中国白酒黄金十年的野蛮成长
·有多少优质的“优质酒”被遗忘?
·中国白酒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
·2014年白酒行业6大商机分析
·2014年白酒企业媒体投放选择
·茅台啤酒的悲哀
旗帜广告位
啤酒的“花样夏天”
2012-09-03 08:29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在品类繁多的酒之家族里,啤酒既不像茅台酒那样有高贵的血统,也不像五粮液那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把茅台、五粮液类比作牡丹、芍药,那么啤酒最多算得上路边草地里的野花。然而,在众多的酒类当中,却也只有啤酒能够像野花那样遍布世界各地,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北京晨报·食饮周刊》再次联合搜狐健康对啤酒在中国消费情况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吸引1270人参与。炎热夏季,很多人喜欢喝啤酒,但喜欢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有三个选项的比例是“势均力敌”,因交际应酬需要的占28.62%,选清爽解渴的占27.91%,而就喜欢喝啤酒,有味道的占25.02%。

  15%的人每天喝啤酒

  调查显示,对于喝啤酒频次,有26.61%的人选择每周2至3次,当然也有15.75%的人表示每天都喝。而喝啤酒的习惯,有40.39%的人只固定喝一种品牌的啤酒。选择啤酒品牌,主要考虑哪些因素?33.35%的人首选“口味”,其次是19.19%的人选品牌。

  每个月消费啤酒开支大约在100元以上的占23.78%,10元至30元的占22.36%,31元至60元占20.16%,10元以下的占17.72%,61元至100元占15.98%。

  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保均表示,和十年前相比,中国酒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消费类型更加多元化了,啤酒逐渐与白酒分庭抗礼,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家常酒。而原来的小酒种如红酒、黄酒等,普及度也越来越高。其次,就啤酒消费而言,人们越来越重视品质,低档次的啤酒(2元每瓶及以下的)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再次,中国人对啤酒的消费量已经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达到了人均32升,中国人喝啤酒越来越普遍。

  清爽型啤酒最受青睐

  在青睐啤酒品牌的问题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27.49%的青岛啤酒、13.99%的雪花啤酒、12.8%的燕京啤酒、12.15%哈尔滨啤酒、10.39%的百威啤酒,选择其他品牌如喜力、蓝带、嘉士伯分别不到6%。对于哪种口感的啤酒最受欢迎的问题,清爽型啤酒占到绝对优势,40.47%选择清爽。

  李保均说,相对而言,外资品牌在中国本土的硬性广告投入不多,尤其面向大众的是电视广告,基本以国内品牌为主,国际品牌比较青睐体育赛事的赞助。广告宣传策略的不同,导致国内品牌知名度更高,国际品牌则形象更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将会持续。青岛品牌之所以在调查中胜出,源于其良好的形象宣传和品牌定位,以及其庞大的销量(2010年销量630万吨,排名中国第二)。外资品牌在本次调查中“选择受限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民的结构依然以普通民众为主,而外资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线,很多受调查者未必经常接触这些品牌。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到KTV唱歌,首先选择的要么是百威,要么是喜力,要么是嘉士伯,很少选青岛和雪花的。但是,这些外资品牌在普通餐厅、大排档、杂货店出现的并不多,和普通民众接触的机会自然少很多,在调查中“选择受限制”很正常。

  “酒驾新规”影响48%的人

  对于刚施行不久的“酒驾新规”是否会对饮用啤酒频次有影响?调查显示,有影响和无影响的基本各占“半壁江山”,51.89%的人选择无影响,48.11%的选择有影响。

  苏赛特商业数据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是酒驾新规对啤酒消费的影响微乎其微。李保均分析,原因是啤酒消费也存在“二八定律”,少部分“酒篓子”消费了大部分啤酒,而这部分人对于啤酒几乎是“刚需”。另外再做个简单的计算,私家车在中国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到10%,而这10%里面男性也就一半多一点,其中一部分本身就不饮酒。如此算来,开车的人占整个人口的量不过2%至3%左右,即便全部不饮酒,也不会对啤酒的销量有多大的影响。因此,酒企不会因此调整宣传策略的。

来源:糖酒快讯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青岛”“雪花”为何不能同台竞技
下一篇:啤酒行业进入“后并购”时代
2015年中国白酒消费新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白酒消费
白酒大佬玩转进口葡萄酒,是“穿新鞋走老路”?
白酒大佬玩转进口葡
袁仁国:“互联网+”时代白酒行业该如何顺势而为?
袁仁国:“互联网+
2015年,中国白酒能否走出低谷?
2015年,中国白酒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