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中国,酒这个东西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讲政治”。
酒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斗争的利器。外交谈判,我们的老祖宗叫“折冲樽俎”。樽俎就是酒肉,只有在大碗酒大块肉间才能有外交对话的机会;折冲,则是打退敌人的战车,正所谓“拔城于樽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关于政治斗争的酒和酒宴的历史故事更是多不胜数。赵国上大夫蔺相如在渑池制强秦于樽俎之间;苏秦说六国以合纵拒秦,张仪连六国以连横事秦,都是在樽俎揖让之间达成;楚汉相争摆过鸿门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更有趣的是,在汉高祖刘邦的“人才观”中似乎还有酒的成分。《史记》记载,刘邦做沛公的时候,郦生欲求见献计,沛公看不起读书人,不见。郦生便叫使者回报,说自己是“高阳酒徒”,立刻受到召见。可见这位后来在《大风歌》中大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很知道人才重要的高祖皇帝,他的观念中酒徒竟比儒生更有价值。到底是政治家,深知“政治饮料”之重要。
中国酒文化中这种“讲政治”的传统从哪里来呢?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简单说来是中国自史前进入文明社会而出现邦国,一开始就从整体上延续了许多原始时期的文化传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利用巫术来构造国家意识形态,因而使得巫术思维方式在中国早期文明时期大量留存。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西方的分析逻辑比较更多地注重感悟,讲求“天人合一”等特征也都与当初更多的继承了原始的巫术意识很有关联。
诸君可能还记得,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曾说到,酒最初不是给人喝的,而是给神喝的,往往在逢大事时才用酒,它是非常重要的巫术工具。而所谓大事除了政治、军事、战争、外交在史前社会和早期文明阶段还有什么呢?不光是酒,连酒器也是非常重要的巫术工具。我们知道三代酒器都以青铜器为主,青铜器作为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在当时具有十分特殊的文化内涵。占有青铜器差不多就是赢得神或天命支持的象征和王权合法性的基础。
由是观之,中国酒文化之“讲政治”实在是由来已久了。古来中国的政治往往离不开酒,而酒中常常有政治。那么,今之茅台鼓吹国酒文化还有什么不可以渲染其政治文化的优势的呢?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