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这样部分地划分中国名酒,茅台,“政治历史主导型”;五粮液,“企业文化主导型”;杏花村汾酒,“人文文化主导型”;酒鬼酒,“民间民族文化主导型”;泸州老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型”。这种分法虽则有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关注了品牌酒文化的个性特征。
茅台酒的品牌文化中最具“含金量”的成分是什么呢?说历史悠久,你说汉武帝称赞过,人家五粮液号称3000多年酒文化积淀;你说你万国博览会夺过金奖,五粮液也有此殊荣,只是你那个摔瓶的故事更有点噱头罢了;你说你工艺独特,人家五粮液神秘的“陈氏秘方”和用五种粮食酿成的“杂食”特性似乎更有叫人估不透的内在丰富;你说你有独一无二的酿酒生态环境,人家五粮液说,只有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才可以找到适应五粮液发酵必需的150多种微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你说你是酱香型口味独特,然而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约80%%的消费者喜欢浓香型的口味……
品牌的竞争讲的是差异化生存,彼之弱项即我之强。五粮液在哪方面和茅台酒相比略逊一筹呢?
1935年前后红军四渡赤水,滴滴浓香的茅台酒不仅驱除了红军将士的疲劳,还能用来疗伤,红军在这片土地上获得转折和生机,有人说那是中国工农红军站起来的地方,这历史的机缘没有给五粮液而给了茅台;
1949年开国大典,周恩来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
在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
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1973年林彪坠机后,周恩来总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拿茅台酒来”;
1976年粉碎“四人帮”普天同庆,邓小平拿出茅台酒一口气喝了27杯;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向白酒敞开大门,收藏了一瓶茅台酒厂生产的50年茅台酒;
2004年,甲申年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的唯一祭祀用酒和唯一指定宴会用酒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筛选,排除了10多个品牌名酒最终选定茅台酒;
……
非同寻常的政治历史文化厚重感和沧桑感———这就是茅台酒能成为“国酒”而区别于其他中国名酒的最关键、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文化间。“陈酿绝佳数茅台”,那最佳绝处正在于茅台酒积淀出的如此个性的文化;在这丰富而神秘的个性文化的各个层面中,那些关乎国事的、政治的元素的聚合,将国酒茅台推上了现代中国白酒的峰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