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蝶指佳泉”的意味(11) 试说茅台酒传说中的“科技”(十七)
2012-08-30 09:51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关于蚩尤族人“食沙石子”,有学者认为和大汶口文化居民口含石质、陶质小球的现象相吻合,它与古代中原地区的一种古老的习俗———“饭含”相联系,即在死者口中放入粟米、饭食之类,也有含玉、含珠、含金的,其内在的含义,是希望死者在冥界吃喝无虞,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然而既然包括“粟米、饭食”之类都可以含,这种解释就显得很牵强了。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很受启发,那文章正是解释蚩尤族人吃的是“粟”怎么被描述成“沙石子”的。

  粮食如何变成“沙”

  文章是这样来解释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的:

  所有农作物中,粟粒最像“沙石子”,故蚩尤族团食之———而此时神农氏(炎帝)尚为解决最大威胁“饥饿”而尝百草,其族团尚未发现“粟”类谷物可吃,见到别族吃粟便惊奇地以为是沙石子。

  这样解释有没有道理呢?虽然这结论其中还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比如在蚩尤族人发展到了“吃粟”的阶段,神农族人还停留在“尝百草”充饥,这判断显然还缺乏依据,但我仍然以为,这是个十分新颖的解释思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很符合人类童年时期物的一些特殊规律。过去正是基于类似的理论认识,我们在“相约茅台”97期(科技日报2005年12月3日)就猜想茅台酿酒高粱不叫高粱叫“沙”,可能是因为高粱籽粒本来小小的,下料时还要破碎几瓣,看起来就像“沙子”,当然我们还分析了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现在这个问题从蚩尤语言文化中寻到了源头,是应该到了涣然冰释的时候了。

  首先从词义的引申规律来看,“粟”应该有“沙”的意义的,只是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很好的发展起来。说文:沙,水散石也。后来引申指细碎松散的物质,这在由“沙”作为词素构成的词中可以看出来,如豆沙、沙糖。沙粒如粟(或粟粒如沙),所以粟可以用来形容沙,反之沙也可以用来形容粟。《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云:“细丹沙如粟也。”《山海经》中“丹粟”凡10见,可见“粟”可指“沙”。另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实用大字典》“粟”的第四义项是“沙也”;《康熙字典》“粟”字条也有“沙谓之粟”的解释。近年亦有学者据此对“沧海一粟”的传统解释提出异议,认为“沧海”与“粟”毫无瓜葛,海中多沙,正应将“一粟”释为“一粒沙”才是。这些都是把细粒粮食(粟)指做“沙”的。至于由“粟”到“沙”这个引申系列为什么最终没有形成语言文化的大面积“约定俗成”,可能是因为源出于“蚩尤文化”,为文明社会以后缙绅大夫所不齿,言语活动中鲜用此说,故而断了链条。所幸在原始意味很浓的“古之筮书”《山海经》中保存下来,使我们今天还能仿佛窥见它当初发展的轨迹。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蝶指佳泉”的意味(6) 试说茅台酒传说中的“科技”(十二)
下一篇:“蝶指佳泉”的意味(5) 试说茅台酒传说中的“科技”(十一)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