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蝶指佳泉”的意味(6) 试说茅台酒传说中的“科技”(十二)
2012-08-30 09:51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尽管我们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举出了大量例证,证明古代酿酒“科技人口”的确曾经有“性别”特征,造酒之事曾为女性专利,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举出不少反例来的。你说“仙女泼酒”是女仙而不是男神决非偶然,杏花村那位仙道将宿酒吐到了酒家酿酒用的井里,从此“神井”酿出了美酒,那仙道不是男人吗?即使在茅台,那个“仙女泼酒”的故事有的“版本”也将故事中的“姑娘”替换成“白胡子老头”的。
  对此,我们可用传说故事的“变体”、“变形”作答,它的母题仍是“水(或酒)+物→美酒”的基本故事结构。

  把嘴里咀嚼的东西吐出来给别人去吃,这在今天恐怕很难有人能接受。然而在中华酿酒史上类似的做法却是中国妇女的一大发明。据凌纯声先生考证,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发酵法”。我国古代“醴”酒的制作大约经历三个时期,最初是咀嚼法,其次是作法,最后是酒药法。咀嚼法起源于母亲用嘴咀嚼米饭喂婴儿,利用唾液中的淀粉使婴儿容易消化吸收,后来便应用到制“醴”上。其法是先把米嚼过,然后放置木柜内,令其发酵,经过几天,便成带甜酸味的“醴”酒了。

  这种被称作“口嚼酒”的饮料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礼失求诸野”的方式,从各种民族、民俗史料及现存的民俗事象中将其挖掘出来。

  在古代,日本、韩国、南洋群岛一带及我国台湾省等都有制作“口嚼酒”待客的记载。有学者通过比较文化研究认为,这种特色文化正来源于中国长江下游百越文化的输入,因为中国南方民族多用这种方法酿酒。比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林谦光着《台湾记略》中,就具体记述了台湾土着人的“嚼酒”之法:“人好饮,取米口中嚼烂,藏于竹筒,不数日而酒熟,客至出以相敬,必先尝后进。”另外有专门研究苗族饮酒习俗的日本学者也曾指出,苗人似也有“口嚼酒”之俗。

  明代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九也说:勿吉国(勿吉族建立的国家),嚼米为酒,亦能醉人。北魏始建公元386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应是目前可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中国“口嚼酒”的文字记录。(119)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蝶指佳泉”的意味(10) 试说茅台酒传说中的“科技”(十六)
下一篇:“蝶指佳泉”的意味(11) 试说茅台酒传说中的“科技”(十七)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