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回答“仙女向水中倒了些什么”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稍稍检巡一下我们中华酒类大国在民间“口头传统”中关于酒的发生的一些最基本的“母题”。
中国关于酒的来源传说绝大部分是讲各种名酒来源的。按李福清院士的观点中国名酒的传说和别国差不多,主要体现一个特殊的母题———“水变酒”。而笔者更愿意将它拆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水变酒”,另一是水里加了点什么后来用这水酿出了美酒。茅台酒的传说显然属于后一类。
“水变酒”的故事
关于“水变酒”的母题最著名的传说要数《圣经》中所讲的耶稣在小镇迦拿施行令水变酒的神。中国酒类传说中“水变酒”的故事最典型的要数洋河大曲的传说:
有父女两人,老人嗜酒,每晚都要喝几盅。一年遇大旱生活拮据起来,但他每天还是要挤出点钱来叫女儿给他买点酒喝。一日姑娘去打酒遇了一对老少行乞者,心生怜悯,便将仅有的钱全给了他们。为向老父交待,就将酒壶灌了点井中泉水。然而老父似乎无察,反夸酒比过去好了。如是一连三天姑娘都将钱给了乞者。第三天,老人暗地跟去观察发现了秘密,姑娘则因恐惶一脚踩空落井身亡。此后,人们用这口井水酿的酒格外美。
类似的故事像桂林的三花酒、河南的鹿邑酒的传说都差不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故事常常和“酒无糟”这样一个细节伴生(当然有的没有这个细节,如洋河大曲的传说)。比如著名的汾酒传说故事就是这样:
汾河岸边“杏花坞”的一酒家“醉仙居”,大冬日因怜悯一衣不蔽体的穷老道免费给他酒喝,后来老道喝醉了将宿酒吐到了酒家酿酒用的井里,从此井水变成了美酒。后来老店主过世,好吃懒做的少东家接了班。一日老道又来造访,问及生意如何,少东家却叹:“生意虽好,井水能变酒,可没有酒糟喂牲畜。”老道一听,转身就走,路过井边时,用袖轻轻一拂,但见井里冒出一股白气。从此井水不再是酒,又变成水了。但用这井里的水做出的酒,还是别具风格。而正因为有了“酒无糟”的细节,使我们对这类故事发生的历史判断比较容易明晰起来,因为果类酒的产出恰是没有酒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