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丝路飞天在酒泉,沙香窖酒遗千年
2018-12-18 13:5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提到祖国西北边陲,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干旱的戈壁、荒凉的沙漠。但谁能想象的到竟然有两大天下名泉:古酒泉和月牙泉,它们堪称人间的胜境,两大天下名泉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市古称肃州,素有“塞外江南”之称。

边塞饮酒自古盛行

说到酒泉市,不能不说一说汉武帝,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河西大败匈奴,边陲安宁,汉武帝大悦,特赐美酒犒赏,派人千里迢迢送到泉湖之畔,将军以为功在全军,酒则只有一坛,独饮不当,遂将美酒倒入一眼泉中,与众将士开怀共饮,酒泉因此得名。酒泉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酒命名的城市,酒泉市汉武酒业生产的“汉武御酒”即来源于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汉武帝不愧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为了联络乌孙、大月氏等国共同抗击西部边患匈奴,于公元前139、公元前 119 年两度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前后经历十三载,打通了与西域各个国家的联系,它的这一被史书称之为“凿空”的壮举,在西汉抵御匈奴的反击战中起了关键作用。正是有了汉武帝的政治军事策略,“化干戈为玉帛”的思想,才开拓了汉朝最大版图,开通了人类史上举世无双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通商及文化交流之路,无论是从国家政治和经济贸易方面来说,还是从文化交流和军事战争的角度来看,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经典。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对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进程,都影响深远,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考察两千年前西汉时期的伟大变革,汉武帝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为河西四郡,犹如今天我们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在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作用,至今仍对世界文明进程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而酒泉是“丝绸之路”通向西域的咽喉之地,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空前的经济贸易、广泛的文化交流、强大的政治体制,长期稳定的国家统一,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地理角度看,“酒泉”都是一个极其特殊、极其重要的地方。

自古以来,酒泉就盛行饮酒之风。秦汉时期,生活在酒泉的匈奴、羌、月氏等游牧民族普遍饮酒,建国后出土的大量简牍资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多彩的边塞饮酒风俗画卷:士卒们骑马到酒泉的“市”上打酒,在烽隧里就着烤鸡、腊肉饮酒。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有饮酒画像砖:高鼻梁、留胡发的少数民族贵族,饮酒时喜欢就烤肉;宾主饮酒,侍女们团扇伺侯,乐师弹琴吹箫助兴。

好酒传承千年文明

一个品牌连接一座城市,一杯好酒传承千年文明,酒泉因酒而得名、以酒而享誉天下,可谓是与中国千年酒文化最有渊源的地方。从汉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咏唱美酒,赞美酒泉,也让酒泉美酒流传千载、繁荣兴旺。诗仙李白《月下独酌》诗曰:“天若不爱酒,酒量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更好地佐证了酒泉与酒文化的渊源。而植根于酒泉这块神奇热土的汉武酒业,在近半个世纪中追溯中国酒文化历史,探索传统与现代工艺融合的酿造技艺,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汉武美酒“沙窖香型”。“汉武御”系列白酒先后获得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及部优、省优称号等多种奖项,是甘肃省著名商标,是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评定的“绿色食品”。

汉武御酒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若把这美好传说与本地名胜结合起来,“汉武御”酒更能平添几分自豪和风雅。汉武酒业开发的一款丝路飞天“汉武御”酒,可以说是最好诠释了美酒与地方名胜结合的典范。

酒泉下属县级市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好佐证,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反弹琵琶的飞天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在敦煌壁画中,作为乐器的琵琶出现了600多次,可以说凡画有乐舞场面必绘有琵琶,琵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好例证。

琵琶又称“批把”,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演奏的两种手势为“批”和“把”,后来为了和琴瑟之类乐器统一称呼,便有了“琵琶”之名。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

琵琶是秦琵琶和西域传入的曲项琵琶不断融合、改制而成的“混血儿”。《隋书·音乐志》:“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曲颈琵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

琵琶的发展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种很好体现。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琵琶也拥有了独特的异域风情,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因其头部向后弯曲,为区别于直颈圆形的秦琵琶,故名曲项琵琶。其形状为曲颈, 颈短曲,头部微向内卷收,形体在圆与椭圆之间,近似瓢形,梨形音箱,多为四弦四轸。头部包括头花、弦槽、弦轴、琴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博手、面板等部分。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四大名著酒飘香
下一篇:西藏:天边的那一方净土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