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世界里的“小学生”
在很多朋友眼中,品酒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职业之一。
总有人对品酒师充满好奇和误解,总有人认为品酒师一定酒量如斗或者千杯不醉,总有人把品酒师看得既神秘莫测又不屑一顾,总有人看待品酒师在世俗的善意和恶意中间打转……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品酒师的荤腻段子。
没错,我们就是一群酒量不如“陪酒师”,酒瘾不如“老酒鬼”的白酒香型和酒体质量的探索者,因为我们是“品酒师”。
如果一定要称呼我们为“品酒大师”,要么是确实不了解,要么就是恶作剧般的讽刺,其实我们还都是一群品酒世界里的“小学生”。因为品酒世界的宏大和深远,我们还远远不够达到“大师”级别的修为和成绩,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笔者一直都非常感恩大师兄焦健(亦是酒圈非常知名的老酒藏家和酒版达人),正是他七八年前的引导,笔者误打误撞的进入泸州老窖商学院的短期学习,结缘了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杨官荣、著名白酒专家赖登燡这般真正的酿酒大师。
如同刹那突破“楚门世界”,便对酒体微观世界一发不可收拾,偶尔有幸接触到各个酒厂的样品酒,即“标样”。一定会学习摒除一切杂念,在夜深人静的夜晚,认真和激动的再次学习“闻香识酒”。
品酒之旅如攀登险途,越是学习和探索,越是感觉自己的不足和无知。
如中医的“望、闻、问、切”,从简单观察酒体、品味“芝兰”之香,到问酿制溯源、切岁月陈香——品酒,其实是对万千酒体微观世界的宏观探索。
诸如笔者对前不久国内老酒大咖“老酒刘”寄来的“怀酒”样品,通过“观其色、嗅其香、咂其味、定其品”,用鼻腔、味蕾和舌尖感官评测酒香、酒体不同的质量评价,每一次认真的品酒,其实都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美酒之旅。
当然,非常遗憾的是,身边的很多朋友对于真正的白酒,还是多少认识不足,因为专业知识和国家标准的认知缺乏,不足以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粮食酒,哪些是所谓的“化学酒”,哪些是实至名归的中国名酒和“名优酒”……普及品酒知识任重道远。
还记得笔者小时候曾偷偷尝了一口老爸的白酒,那个辛辣酸爽,就如同猛然吞了一大口芥末一般,眼泪鼻涕一瞬间都出来了,大多数小白第一次喝白酒的感受大多数都是难受大于愉悦,辣口大于快感的,因此,笔者专门用以下这段文字来分享一下如何品鉴中国白酒,以飨读者。
白酒品鉴的三部曲
品鉴中国白酒,简单来说就是三部曲——先醒酒和观色,其次闻香,最后品尝滋味。即综合色、香、味的特点来判断酒体风格和质量高低。
第一部曲:首先是醒酒和观色。
我们都习惯了高端酒局之中葡萄酒要醒酒的饮酒习惯,但为何中国白酒也要醒酒?主要是因为中国白酒,尤其是陈年白酒,陈放在陶坛或酒瓶中保存时,一直都处于一种半休眠的状态,当启封开盖之后,酒分子在外部空气中的氧分子刺激下慢慢苏醒。
其次是观色,欣赏酒体是否通透,一般浓香型白酒的正常色泽应是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的液体。而酱香型白酒应该是微黄通透,陈年的酱香白酒则会出现酱香黄汤的诱人状态。
将白酒注入杯中,杯壁上不得出现环状不溶物。将酒瓶倒置,在光线中观察酒体,不得有悬浮物、浑浊和沉淀。另外在冬季,如白酒中有沉淀可用水浴加热到30~40℃,如沉淀消失为正常。
第二部曲:闻香。
酒的香气鉴别主要是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轻嗅其气味。刚开始不要摇杯,只闻酒的香气挥发情况;然后摇杯闻强的香气。凡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无其它邪杂气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
另外,酒的香气分三种香气:溢香、喷香和留香。所谓溢香是指酒的芳香或芳香成分溢散在杯口附近的空气中,所以用嗅觉即可直接辨别香气的浓度及特点。 而喷香则是指酒液饮入口中,在口腔里残留的香气。 另外留香就是把酒下咽后,口中持续留有酒香气。一般的白酒都应具有一定的溢香,而很少有喷香或留香。名酒中的五粮液,就是以喷香著称的:而茅台酒则是以空杯留香而闻名。白酒不应该有异味,诸如焦糊味、腐臭味、泥土味、糖味、酒糟味等不良气味均不应存在。
第三部曲:品评。
将酒杯送到嘴边,将酒含在口中,大约为4至10ml,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数量,必须保持一致性。先从香味淡的开始品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多次。舌头抵住前颔,将酒气随呼吸从鼻孔排出,以检查酒性是否刺鼻。
在用舌头品尝酒的滋味时,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种味道变化情况。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动,以领略涩味程度。
酒液进口应柔和爽口,带甜、酸,无异味,饮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时间有多长。酒留在口腔中的时间约10秒钟,再用茶水漱口。
在初尝以后则可适当加大入口量,以鉴定酒的回味长短、尾味是否干净,是回甜还是后苦,并鉴定有无刺激喉咙等不愉快的感觉。应根据两次尝味后形成的综合印象来判断优劣。
这样,一杯美味白酒的感官评测就算是基本完成。
粮食酿就的精华,值得我们敬畏
如果你问我品酒是不是主观性很强,我觉得,当然有一定的主观性。曾经有位老前辈说得好,因为品酒不是数学,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答案。品酒其实就像是在挥毫写作,在轮次酒的世界里盘勾纵横。既需要有一个专业性系统性的指导,但也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正是因为这剩余的自由空间,才有了美妙的白酒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