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酒会盛宴刚刚酒过三巡,一枚看似有图有真相的“卡斯特”事件被网络刷屏。截止发稿之时,已经有很多同仁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Castel以及卡思黛乐等品牌做出了梳理及普及,在此不再赘述,笔者想从媒体最基本的新闻报道角度对此事进行分析。
从事件本身来说,糖酒会本是行业盛会,有着不可替代性和推动行业交流、发展的积极意义,执法部门查处冒牌产品值得拍手称快。但所涉及品牌是否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呢?在工商没有定性的前提下,标题和文章穷尽使用:某某品牌被查封,并在互联网及移动社区广泛传播,是否成了在取证不全情况下的博人眼球甚至以讹传讹呢?
根据逸香网和相关品牌市场部调研,糖酒会查封产品和我们熟悉的品牌没有丝毫关联。
但如果都这么传播,请问我们的市场秩序如何得到保障?今天“张裕”,明天“奔富”,本身对葡萄酒甄别能力有限的消费者还敢消费葡萄酒吗?
众所周知,无论是Castel还是卡思黛乐以及黄尾袋鼠,这些以“量”取胜的葡萄酒占据了消费市场的大量份额,互联网由于社区分享,信息由行业渗透及小众,小众再扩散到大众,不免有概念不清甚至是误导消费者之嫌。
我们可以因为不喜欢一个品牌而不去买它,但没权利因为个人的好恶去黑它。一个和涉及品牌至今没明确定论的产品,短短一天不到,一篇文章,品牌名称不加引号,山呼海啸般地充斥了整个网络,让本来就对葡萄酒忧心忡忡的消费者更加“不明觉厉”,不仅伤害品牌,更是对整个市场的挫伤,其整个事件的发生报导不免让人有“背离新闻策划而策划新闻”的观感。
毫无疑问,这会对原著品牌的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给行业的信心带来创伤。
当然,也不乏冷静的人士发表客观的看法:
的确,且不论这是场“乌龙”闹剧还是“不怀好意的编剧”,一个成熟的市场必定是由市场规律本身决定的。尤其葡萄酒的进口酒市场混乱、门槛低等状况,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其未来,任何行业中人决不可以用“一手觊觎、一手伤害”的态度,去对待这个本身基础不高、受众不大、有待发展且大有可为的稚弱市场。这是对全行业的犯罪!
最后,借用一位行业人士的话来说:我们不是游戏的制定者,但一定是维护者。而下沉到每位在酒水行业里工作的编辑、记者,抓取全景信息策划报道、提振行业信心、宣传正能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总之,对于新闻,我们可以拥有新闻策划,但绝不可以有策划新闻。
逸香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