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酒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260余年的历史。当年好汉武松豪饮十八碗,在景阳冈上空拳打虎,塑造了万古流传的英雄佳话,景阳冈及景阳冈酒因而一直被世人所景仰。
景阳冈酒的产地阳谷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是传说中舜帝观阳播谷,仪狄造酒的所在,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诞生地,还是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指挥部旧址。有学者认为,阳谷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而“二十四节气”已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流经阳谷的京杭运河也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毛泽东同志也曾亲笔题写“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
“英雄气概,古色古香”,这是华夏酒报/ “寻找中国最美酒厂”采访团走进山东景阳冈酒业有限公司后的第一印象。走在厂内,各栋建筑都是仿古设计,雕梁画栋,飞檐架椽,凸显浓厚的古朴风韵。
山东景阳冈酒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具备浓香、酱香、兼香、芝麻香四大香型美酒的生产能力,粮食酒已达到1万吨的年产量。在2006年和2008年,景阳冈酒业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十大名酒”。
在厂区之内的文化墙壁上,可见臧克家等大家的题词,记者由此近距离的体验到了景阳冈酒业“人淳酒纯”的精神面貌与文脉深沉的文化传承。原中国书协主席李铎题诗于此“狮子楼前人共语,景阳冈上酒飘香”,记者一路走来,也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
记者在景阳冈酒厂的酒道馆内看到,这里陈列的历史酒具涵盖了上古至清代的酒具文化。据工作人员介绍,馆内分“上古酒源”、“汉唐酒风”、“运河酒韵”等六部分,集中展示了阳谷的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酒文化的历史沿革。
由水浒文化长廊走到千秋阳谷文化园,记者感受到的是景阳冈酒业对文化的执着。水浒文化长廊采用浮雕的形式,描绘了水浒人物的个性特点,而阳谷文化园依托儒家文化、孙膑文化、水浒文化,融石刻、书画、木雕、彩绘、园林艺术为一体,实现了当地特色与景阳冈酒文化的有机结合。参观途中,工作人员用《水浒传》中小二对武松的一番话向记者打趣,“客官,这可是出门倒,透瓶香,三碗不过岗的好酒啊!”
作为英雄酒,景阳冈酒的独特不仅表现在历史文脉。据工作人员介绍,景阳冈酿酒技术承上启下,名字也由“开坛香”、“醉三家”、“透瓶香”演变称为今天的“景阳冈陈酿”。而采用“北斗工艺”生产的窖泥和“双轮底”发酵等技术,是景阳冈酒保持高品质的重要内因。
景阳冈“赖茆复窖”工艺也是一大亮点。据工作人员介绍,赖茆酒原料需经过九次蒸煮,八次摊凉,高温堆积,入池发酵,七次取酒。同时在储酒时采用复窖工艺,将多种中草药混合窖泥封藏于陶坛四周,使酒与中药分子相互渗透,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产业融合是景阳冈酒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景阳冈酒业董事长赵传新对记者说:“产业融合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而品质是一款酒品不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景阳冈酒品牌塑造的必经之路。”
为了保证酒品的原料优质,景阳冈酒厂布置千亩良田用于种植山西高粱。在保证原材料品质的同时,也迈出了产业融合的第一步。采访中记者获悉,景阳冈酒部分酒品采用意大利进口瓶盖,设计精巧,十分别致,目前国内尚无同类瓶盖产品。
赵传新对记者表示,景阳冈酒背靠京杭运河、地处千秋阳谷,可以很自然的将这得天独厚的历史脉络融入到自身产品中去。因此,景阳冈酒不仅是英雄酒,更是文化酒,这源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深度结合、不断创新。
景阳冈酒的文化创新离不开其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在采访中赵传新表示,一个活力焕发、与时俱进的企业,必然是善于学习的企业。一个酒厂由小到大的发展,必然有其实实在在的经验,不论其经营规模大小,知名与否,都是值得景阳冈酒虚心学习的对象。
此外,景阳冈酒还不断在营销模式上调结构、转方式。其中产品结构的升级是最直观的体现,如透瓶、八两、巴铁等新颖年轻化产品的推出,以及为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路,还推出了定制酒业务,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选择。
而在市场方面,景阳冈酒十分重视终端的开拓。在采访中记者获悉,景阳冈酒计划以专营店的形式打造“区域代理模式”,联合经销商对终端市场进行拓展,将在周边城市先行试点。对此,赵传新充满了信心,“这对于稳固核心市场,带动下游市场,开拓空白市场来说作用很大。”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