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17年1月。随着印有“金沙回沙,接老乡回家”标识的460台大巴车分赴沿海地区,第四季“金沙回沙,接老乡回家”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此次活动中,贵州金沙酒业集团斥资2000余万元,奔赴广东、浙江、江苏等贵州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陆续接回超过30000名贵州老乡,让他们免费乘车回家过年。
四年的坚持,源于金沙对于“做中国民酒”战略思想的坚守。在华夏酒报/ “寻找中国最美酒厂”走进金沙酒业采访过程中,记者团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金沙回沙好酱酒,顺应民意做民酒”,贵州金沙酒业集团总经理、贵州金沙窖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红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酿造老百姓喝得起的高品质酱酒,也是金沙酒业不断发展和努力的目标。
金沙回沙酒的高品质,源于当地传承百代的回沙工艺。“千年回沙工艺,中国酱酒灵魂”,在金沙酒业制酒车间,技术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金沙回沙酒的悠久历史和工艺品质。
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金沙回沙酒采用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七次摘酒的传统茅台酒生产工艺酿造。“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味醇丰满、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技术人员这样总结了金沙回沙酒的独特风味。
金沙回沙酒所特有的品质,还与金沙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位于黔西北的金沙县地处赤水河酱酒黄金产区,距茅台镇上游约30km。金沙东临历史名城遵义,北倚国酒之乡茅台,赤水河与乌江横贯其间,孕育了酿酒所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采访团抵达金沙酒业厂区时正值上一轮制酒完成,糟醅在高温堆积过程中缓缓释放着浓醇的酱香味道,交织在雨后泥土的芬芳中,成为这个季节漫步于厂区当中所独有的感受。
据工作人员介绍,金沙回沙酒的工艺历最早可以追溯至清代光绪年间。据《黔西州续志》记载,彼时,金沙所产白酒就有“村酒留宾不用赊”的赞美诗句,也因此声名鹊起。上世纪三十年代,茅台酒技师刘开庭引入茅台酒工艺,酿造生产“义斋窖酒”,成为金沙回沙酒的前身。在随后的发展历史当中,金沙回沙酒和金沙窖酒凭借自身优良品质而声誉大振,并拥有了“香醇味浓,馥郁堪夸”的美誉。1963年,金沙回沙酒同茅台一道入选“贵州八大名酒”,成为贵州白酒的代表之一。
在金沙封坛窖藏酒库中,庞大的库存体量及严格科学的管理给采访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万吨陶坛酒库中,历时一年而成的原酒在高大的吨坛中进一步被时间打磨。存放了数十年的老酒,在漫长的贮酒期内,守望着金沙回沙酒的灵魂,期待着在出库的那一刻,勾调出醉人的芳香。
而与酒库中静默存放多年的老酒相对应的,是金沙酒业近年来迅速成长的发展步伐。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对原有金沙窖酒厂进行增资扩股,并将其改制为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随后,宜化集团又先后收购或投资了多家白酒生产企业,聚合而成集酱香型、浓香型白酒,葡萄酒和生态粮油产品生产于一体的金沙酒业集团。
资本的进入为金沙酒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接受宜化集团增资扩股十周年之际,金沙酒业的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公司厂区总规划面积近3000亩,拥有员工18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与此同时,金沙酒业生产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年基酒生产能力增长至1.9万吨,库存能力4万吨。这也使得金沙酒业成为了行业发展和调整过程中的“一匹黑马”。
张道红在接受华夏酒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不断提升的生产能力,金沙酒业的市场也在近年来得到了新一轮的扩张。金沙回沙酒在省内市场建立了牢固的市场占有率,在贵阳、毕节、遵义、水城四大核心市场的占有率接近100%。此外,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河南、山东、河北七大样板市场,公司年销售额也均超过2000万元。
“要把‘民酒’的概念和消费者讲清楚,金沙要把老百姓消费得起的优质酱香白酒推向市场”,张道红表示,以“做中国民酒”作为核心价值,金沙回沙酒正不断增强对200元以下酱酒产品的开发。
此外,在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在深耕传统渠道的基础上,金沙酒业还加强了新销售渠道的开发。据了解,2015年,金沙在天猫平台销售额已近6000万元,增幅达3倍,“双十一”期间更是以2815万元的销售额进入酒类品牌前三强,并在酒类品牌旗舰店中排名第一。
金沙回沙酒优异的性价比也得到了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在2015于贵阳举行的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上,公司旗下产品“金沙酱酒10年”获得了大金奖的殊荣,多款产品也分获金奖、银奖荣誉。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