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全线溃退的“整幅画卷”,一幕幕划过眼前,我突然觉得这其中必定隐含了诸多的战略思维、战术打法 层面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厘清,不从思想和战术层面全面解决,鸡尾酒市场从高潮滑落低谷后的反弹时间将遥遥无期。
鸡尾酒是酒还是饮料,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无华,实际上非常关键。百加得冰锐将鸡尾酒其作为酒来卖,但一直不温不火,自从锐澳横空出世,将鸡尾酒作为饮料来卖,短期内创造了一个鸡尾酒的神话。但好景不长,两年之后,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
问题出在哪里呢?
鸡尾酒作为酒来卖,价格自然可以卖得贵,但喝酒的人很难接受酒是饮料的口感,也难以形成持续的消费和价值支撑;作为饮料来卖,用色彩、时尚的包装去吸引年轻人消费,这是锐澳的打法,也只是形成短期的时尚风暴,酒吧25~45元/支、超市13~14元/支的价格,很难让消费者持续地购买,而且,这个价格更加难有价值支撑。
我认为,产品还是要当成酒(怎么形成鸡尾酒标准、独特工艺、健康鸡尾酒、不添加等),营销上可以用饮料的做法,但我不赞成将鸡尾酒做成跟一般饮料一样的口感,甚至于让其跟一般的饮料去比较口感。如果这么做,鸡尾酒跟饮料有什么区别,凭什么在普通终端要卖到14元/支!
用饮料的方式来开发产品,并认为口感是鸡尾酒致胜的唯一标准,实在是一大误区。表面上大家都知道饮料就是要好喝,如果仅仅好喝就能解决产品问题和销售问题,那岂不是不断开发好喝的口味就行了?锐澳的口感怎样?肯定很好吧,为什么锐澳还会陷入到销售大幅下滑的局面?
鸡尾酒产品需要创新,不仅仅在口感上。鸡尾酒崛起有“三件宝”:
产品建立标准。鸡尾酒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门槛很低,谁想进来只要注册一个品牌,叫有资质的代工厂生产就可以了。如果要想做成一个高价值或者高附加值的行业,就要有不一样的价值,这个价值,普通饮料调配一下很难实现。最好的方式是创新一种鸡尾酒的工艺标准,跟市场上随意配置的鸡尾酒形成有效区隔。
以酒的方式来开发产品,用快消品方式进行营销。用酒的方式开发产品,是让鸡尾酒有高价值和高附加值,形成健康的鸡尾酒、时尚的鸡尾酒和酒精度稍高的鸡尾酒。用快消品方式进行营销,让鸡尾酒渠道快速下沉到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市场,快速布局除夜场之外的商超和小店渠道,让鸡尾酒像啤酒一样成为生活中的刚性需求和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和生活方式宣导。除标准化、工艺创新、酒精度适当提高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塑造,仅仅靠卖产品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往后消费者购买一个品牌和产品,并不仅仅在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带给他们的精神愉悦、体验和满足。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这方面,中国的鸡尾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