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晔(Young Shi) 文化的认同催化品饮的趋同
2015-9-16 14:18:02 《华夏酒报》 评论(0人参与)
英国独立酒评人、知味联合创始人
每年都会参加布鲁塞尔烈酒大赛的评审(除2014年),但认为今年最为特别。酒界奥斯卡登陆中国白酒之乡贵阳自然是大事,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白酒首次受到如此高的国际关注度,在一个更科学公正的平台上接受品评。
正式品鉴前一天针对国际评委的中国白酒培训及针对国内评委的其它国际烈酒培训,在我看来是区别于往届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此次大赛极为关键的一项安排。数千种酒样汇集一处,碰撞的不只是口感的差异,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及习惯偏好上的冲突。让中国味蕾爱上蓝纹乳酪和让外国牙齿啃咬鸡爪,都有极难逾越的文化障碍。接受异国饮食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我的拙见是:通常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感,才更容易进入品饮标准上的趋同性。
中国白酒有着复杂的微生物发酵的生物机理和酿造工程,与世界上其它蒸馏酒的成分来源、制作工艺、品鉴口感都大相径庭,这种国粹级的独特性却并未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其应有的位置,这里面有中外烈酒评价标准的错位,也与中国白酒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未在国际上得到有效的传播有关。
我很欣慰能亲历这场国际大赛,见证它是如何为来自全世界各地不同烈酒背景的品鉴专家提供一个全面而正确地了解中国白酒的平台,相信这会加快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进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了解酒业即时快讯,搜索关注《华夏酒报》微信号huaxiajiubao 编辑:王玉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酒报》”或“来源: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酒报社和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酒报》或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改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wlb@hxj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