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也是中国葡萄酒的标志与核心产区,正在经历着产业成熟发展的“好年份”。
仅从市场表现看,近几年确实算不上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好年份。自2012年酒业调整以来,受到消费活力萎缩、进口葡萄酒降价、传统渠道升级换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产葡萄酒销量增速明显减缓,甚至在2013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不利情况,至2014年止跌,而相比于销量的下降,国产葡萄酒的利润水平下滑幅度甚至更大。
但如果我们站在产业长远发展的高度看待当下调整,则可能得出另一种结论:这是国产葡萄酒走向成熟与理性的必要阶段,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一轮升级,是发展理念与方式的国际化接轨。
烟台葡萄酒产区正在发生这样的改变。
烟台葡萄酒复苏势头明显
作为全国最大的葡萄酒主产区,烟台葡萄酒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可以说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在行业进入全面调整期的2012年,烟台市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和利税分别下降3.89%和5.55%,随着酒业调整的持续和深入,以及宏观经济压力的增大,烟台葡萄酒产区在2013年经历了最严酷的“寒冬”,全市葡萄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下降了15.8%、19.87%和14.71%。
“2012和2013这两年,烟台葡萄酒确实承受着很大压力,在此前快速发展阶段所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市场表现全面下滑。”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衣凤凰说,但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烟台葡萄酒企业一方面积极应对止损,一方面展开了深层次的反思与行动,这使烟台葡萄酒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市场新常态,为复苏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积极开发大众化、性价比高的新产品,合理压缩销售层级等举措,烟台葡萄酒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步提升。
这种调整成效在市场上的体现尤为明显,2014年4月,烟台葡萄酒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单月正增长,初步呈现出回暖向好的迹象,到2014年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与上年持平,有效扭转了持续下滑的态势。“今年,烟台葡萄酒产区复苏发展的势头更加明显。”衣凤凰说,上半年,在全国葡萄酒产量同比下降8.5%的情况下,烟台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5.6%,占全国总产量的32%,占全国葡萄酒行业的份额比上年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
衣凤凰认为,经过这个下行、企稳、回升的过程,烟台葡萄酒正在步入稳定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是产业实力提升,烟台全市葡萄酒企业共建有酿酒葡萄基地55万亩,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葡萄酒庄59个,总投资6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明年将全线竣工投产,总投资90亿元的瀑拉谷酒庄加快建设,罗斯柴尔德中信酒庄也有望明年投入生产,这些项目和基础为烟台产区发展储足了后劲。一方面是烟台葡萄酒产区的风格化、个性化建设取得极大突破,除了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和霞多丽、雷司令等主要品种之外,小芒森、小味尔多等也表现不俗,已成为体验烟台产区特色的优秀品种,这将是烟台葡萄酒未来发展的主要亮点。
另外,烟台葡萄酒产区的综合配套优势进一步完善,使烟台葡萄酒产区的功能更加完备,除了以张裕、威龙等为代表的优秀生产企业之外,烟台还建有国家级行业科研机构4家、省级平台2家,市内七所高校设有葡萄酒学院或相关专业,英国WEST、法国INSNAB在烟台均设有分支培训机构,每年可培养近千名专业人士。
“可以说,烟台葡萄酒产业已经具备了复苏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相信在未来仍将延续这种良好势头。”衣凤凰表示,而对于身处调整期的整个国产葡萄酒行业,烟台产区的这种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