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酒业已经进入了生存维艰的产业大调整时期,不少酒类企业已经关门上锁。专家也预测,到2015年,中国酒业至少还要垮掉1万家以上,能余留下来的企业,可能超不过5000家。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优势散白酒中心”泸县按理也应该思考,将弱小企业关停并转,着力保护好优质、规模酒业企业。然而,泸县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县城城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纳入泸州市物流产业园区规划范围,确立1+3产业发展计划,辟地10000亩,总投资120亿元,组建“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开挖5万口生产窖池和组建国家二线以上品牌名优白酒包装生产基地,对泸县酒业进行全面改革。
这是为什么呢?在轰隆巨响的推土机声中,记者走进了泸县。
攥牢泸县酒业安全线
泸县是“中国优质白酒中心”,其白酒一直畅销全国31个省区市,是全国1.6万余家酒业企业的基础用酒。酒业是泸县的第一支柱产业,绝对不能垮,也绝对垮不得!当酒业结构调整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业内还沉浸在白酒“十年辉煌”时,泸县就开始冷静思考,在这一波酒业“寒潮”中,如何才能够实现安全平稳发展?
历次酒业结构多由“多而不强”转向“少而强大”演变,产区由竞争型向“竞争寡占型”发展,带来的是产区萎缩、企业倒闭,销售下滑、利润降低。酒业低谷已成为时下经济下滑的产物。
泸县虽然是“中国优质白酒中心”,但其旧有的业态,与全国酒业相差无几。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个泸县白酒企业,同样呈“多、散、乱、小”状态。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所引发的“酒疯”,可谓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加上“白酒黄金十年”高速发展迅速膨胀,到2010年,就已经高达了273家。而产量却只有30余万千升,实现的年利税仅有1.5亿元。酒业结构调整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加大力度后,残酷的市场竞争让泸县酒业企业迅速缩减到了目前的157家,仅仅一年时间,企业数几乎就缩减了1倍。
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家族式”单体酒业企业,生产从粮食收购到酿造、质量检测、储存、灌装,运输;销售从人才招聘,到金融信贷、广告制作、市场开发、营销……都一应俱全,由企业老板个人以“家长式”管理,个人独断亲自办理,拍脑袋生产、拍脑袋营销,与现代化生产、现代商业、现代信息管理,相去甚远。
到底要如何才能确保泸县酒业活下来呢?通过审慎的思考,冷静的决策,泸县投入县城珍贵的城西地板,组建全国唯一的“产城一体”酒业园区——“华夏龙窖白酒园区”,以园区托底泸县酒业生存安全线!
“华夏龙窖白酒园区”按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以年生产能力达40万千升,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创税3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0000人以上的庞大发展规模,将酒业与城市各要素融为一体,集酒类生产、创意策划、博览会展于一体,将泸县优质白酒企业、规模企业,通过推进购买、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以统一的生产标准组装进园区,有效管控成本,提高交易和管理的效率。以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立体产业格局,全面改革和升级换代泸县“中国优质白酒中心”,让泸县酒业通过延伸产业链,获得品牌优势、产品质量优势、人才资源整合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等一系列核心竞争力,将泸县“中国优质白酒中心”历史以来的“王者宝座”、“王者领地”巩固下来, 再现泸县酒的王者风范,让别人不可侵入和战胜,确保泸县酒业活得下来,活得更好。
再展泸县酒业王者风范
酒业园区,全国已经组建起了很多。泸县“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怎样才能凸显特色,敢于同全国酒业园区竞争?从而再展泸县酒业王者风范?
“华夏龙窖酒业园区”选址在泸县玉蟾山下绿溪边,四周玉蟾山、龙贯山、白岩寺高山环绕,境内九曲河、濑溪河、马溪河、龙溪河蜿蜒其间,波光荡漾,水汽氤氲,将一览平畴良田拱卫成一遍纯净“蔚蓝”和“绿色”。 园区按南北宋文化元素设计,总体功能分区按酿酒包装区、包材区、服务展示区、物流区、洞藏区五个功能区紧凑布局;景观塑造融入“龙文化”、“桥文化”、“石刻文化”等地方文化元素,突出“龙窖”特点,打造成酒文化长廊、酒文化一条街等酒文化主题广场;一条条干道与县城东区的南北干道、东西干道、花园干道相互沟通,对接泸隆、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接口,沟通泸州铁路、泸州飞机场,结合环境保护、安全、消防、节能、绿化等元素,融酒业生产、包装销售、酿造体验、旅游参观为一体,以城市聚合产业,以产业支撑城市骨架,以南北宋文化聚合“产城一体”,以有形的文化和物质载体,将“泸县酒”概念和文化表现出来,再现泸县酒在南北宋时期的产业辉煌。
“华夏龙窖酒业园区”以雕楼画阁、龙桥、宋代石刻作装饰,棋盘的布局将一个个酒业企业的传统生态体系与玉蟾山绿色生态,九曲河、濑溪河、马溪河、龙溪河的灵动色彩构成亲融关系,充分体现“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山·水·城相依的花园旅游城特色,把“泸县酒”的核心竞争力凸显出来,展示泸县酿酒发源于秦汉,毁于元代战火,重续于明清,发展壮大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泸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酿造出蒸馏白酒的产地,其产酒的历史为《泸州志》的第一笔酒业文字记载,泸县酿酒,史称“大酒”。
泸县位于北纬28度,为江南鱼米之乡,是中国白酒之源,是酒文化的至尊王者。南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农业技术领先全国。既是中国白酒的龙脉之地,也是世界最佳白酒酿造区。境内常常浓雾紧锁,平均气温保持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毫米~1184.2毫米,年日照超过1200小时~1400小时,无霜期长达300天~358天,光热水资源自然组合,积温有效性高,酿酒特香特醇。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泸县种植讲究深耕熟耨,培土土细如面;栽种讲究深浅疏密;积肥、施肥讲究“用粪如用药”,根据不同土壤性质施用不同的粪肥;灌溉按大暑时节决放田水,让太阳曝晒,使苗根坚固,称为“靠田”;苗根坚固后,再车水入田,称为“还水”。此后,遇旱不枯,可保丰收。粮食不仅亩产可达五六石,超出全国平均二三石,而且还培育出了“泸州糯红高粱”“泸州软质小麦”等优质粮食品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兼并开始异常激烈起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加速了土地所有权转换。泸县凭借着先进的生产力,率先成为北宋时期拥有蓄佃客1000多户,甚至达3000户的大户的手工业集聚区,酿酒便成为了泸县在这一时期的支柱产业。
宋朝酿酒实行专卖,官方酿酒为“正店”,由官方供曲自己酿造,才有销售权利;私人酿酒叫“脚店”,只能自饮,不能出售。泸县第一次成功酿造出“蒸馏酒”,与历史以来的“酒醪”形成了本质区别后,震惊朝野,被北宋朝廷册封为“江南正店”, 其酿造技艺由此被朝廷列为“内库酿酒法”,推行全国“正店”酿酒效法施用。
泸县不仅第一次酿造出了“大酒”,而且还开发出了“醇、甜、净、爽、绵,入口绵软、柔和协调、回味悠长”等27酒种,北宋在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辟樊楼专营“泸县大酒”, 专供开封王公贵族享用,作为推行“杯酒释兵权”,以“文治天下”政治用酒。樊楼装修极豪华,直逼皇宫,规模宏大,相当于现在的星级酒店,可容纳酒客上千人。《清明上河图》艺术地反映泸县散白酒消费盛况。“万户赤酒流霞”“酒窖比水井多”的泸县,成为南北宋“大酒”酿造基地,被列为全国33大商贸中心城市、“中国酒城”。
今天,泸县酿酒企业达157家,生产性窖池16000余口,其中规模以上酒类企业44户,获泸州市“小巨人”企业8户。有中华美、中华桥、国号、泸池、泸坊、泸宝、国贸、泸圣、大器等9件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华美酒、中华桥酒、国号酒、泸池酒、国御酒、五纯坊酒、陈年窖酒、“蜀泸牌”蜀泸老窖酒、“唐人头”牌白酒等9件四川省名牌产品,泸州市知名商标10件,获泸州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酒类企业9户。
泸县酒就是园区的味道
“泸县酒”千年畅销,制胜点在“生态、有机、绿色、健康”。
然而,到底什么样的酒才是标准的“泸县酒”呢? “一山一窖、一窖一味”,地势不同、窖池不同、酿造季节不同,口感口味就不同。
真正的“泸县酒”,就是刚刚出蒸,不经任何储存勾兑,都是“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风味。酒体入口绵软、柔和协调,呈醇、绵、净、柔、甘、爽、香,不含任何一丝儿杂味,回味悠长。
泸县酒的味道就是园区的味道。
“在园区内的企业,就得按园区的标准酿造,酿造车间必须通风透气,房梁屋顶要求每周打扫一次卫生,确保不能有灰尘堆积、蜘蛛网悬挂等;地面必须天天冲洗干净,确保车间干净整洁、一尘不染,酿造工人必须着装整洁,天天必须穿整洁干净的工作服上班,不能光着膀子或赤裸上身生产,工作服天天下班后就必须进入洗衣间清洗消毒。为啥要这样规定?因为生产环境不整洁,就容易滋生有害霉菌,酿出来的酒,至少不容易达到‘净’味要求。”泸州陈年窖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太均告诉记者,“华夏龙窖酒业园区” 以泸县传承千年传统酿造技艺技术规程,作为严格的工艺流程和酿造标准,规定以泸县特产“泸州软质小麦”制曲,以“泸州糯红高粱”单粮固态发酵,以富含磷、钾、锌、锶、钡等矿物质和富含各种有机物质营养成分的纯粘性金色黄泥筑窖,坚持“以窖养糟、以糟养窖”不间断投粮,让窖泥微生物获得母糟中的营养生长繁殖成老窖池。由此,泸县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空气以及生态链等自然资源有机结合一体,糅合酯香、窖香、糟香、粮香、曲香、陈香、柔香,酿造成了标准的“生态、有机、绿色、健康”泸县酒。
“‘华夏龙窖酒业园区’彻底改革泸县酒业过去散、乱、弱、小产业状态,以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把着力点放在产品质量上。从历史到工艺,从香型到口感口味,从生产规模到地理生态,从原粮种植到粮食选择、踩曲、发酵、下窖、蒸馏、摘酒、存储、勾兑调味……全面提升‘泸县酒’品牌价值!”泸县酒管局范文龙副局长告诉《华夏酒报》特约记者,四川打造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规划沱江基酒发展产业带,北起泸县县城,南至沱江与长江交汇处,融合长江自然风光、乡村田园风光与白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组建成我国重要的优质基酒生产基地。“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即为这一产业带的牵引龙头和聚集中心。
现在,这一地带已经规划为10万亩“泸州软质小麦”、“泸州糯红高粱”有机种植基地,建立“土地检测—基地选择—合同签订—体系建立—体系运作—体系认证”等全过程管理和实施体系,组建“高粱种植→酿酒→酒糟→养猪→沼气(照明、燃料)→肥料→高粱种植”的循环产业。以发展有机肥料、有机饲料、昆虫活性蛋白及畜牧业等下游产业链,利用酿酒副产物饲养畜禽;利用畜禽粪便种植有机原粮;利用种植的有机原粮来酿造优质生态酒;利用原粮的规模化种植打造绿色生态基地。创造性地建成一条首尾相接、环环相扣的“绿色有机产业”循环闭合生态链,从源头上全面把控“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酿酒的“生态、有机、绿色、健康”品质。今后,“华夏龙窖酒业园区”酿造出来的酒,才是标准的“泸县酒”,才是让消费者百分之百放心的健康酒。
标准就是竞争力。
就这样,随着推土机的轰然作响,“华夏龙窖酒业园区”从动议到组建,茅台、白云边、枝江等名酒企业,贵州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联想集团控股酒业有限公司、安徽沙河王酒业有限公司、天津泰达酒业有限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酒类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泸州龙城印象包装有限公司、四川金邦防伪材料有限公司、海福包装有限公司等配套酒类包装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泸州老窖集团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诗仙太白酒业公司等15户企业已成功签约。
“2014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后,“湘赣皖鄂”四省,山西、陕西、河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南、河北、山东“大华北产区”, 江苏、浙江、上海“大江淮产区”, 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大高原产区”的酒业企业、酒业品牌,都纷纷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串接全产业链,
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
泸县组建“华夏龙窖酒业园区”,非常清楚政策和改革的着力点已经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了,“华夏龙窖酒业园区”要顺利成功,就必须以“供给管理”新思维,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和制度改进,改造其薄弱环节,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提高劳动全要素生产率,来化解增长下行压力和结构失衡的矛盾,强化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有效供给,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
就这样,“华夏龙窖酒业园区”以白酒运营体系构建和供应链管理为视角,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以核心酒业企业结合供应链前端——供应端(供应商、服务商)以及供应链后端——销售端(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的联动关系,以供应链整合和运营管理为切入口,彻底摆脱传统酿造企业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从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模式中跳出来,以“产城一体”立体产业格局整合优质供应链,将供应链打造成以现代运营体系,挑起北起长江沿岸,南至沱江与长江交汇处布局10万亩有机红粮种植和生态酿酒产业带。
集合“产业带”“酿造基地”“科技平台”三维一体,以10万亩有机红粮种植基地为产业链入口,联动一二三产业结成“产城一体”,全产业链联动原粮种植、酿造、生物技术、科研开发、设计、印刷、包装、制瓶、陶瓷、纸箱、机械、物流运输于一体,从文化创意、旅游观光到金融服务,向前延伸发展以高粱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向后带动现代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二、第三产业,囊括了酒业酿造、包装材料、物流配套、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连接“农工贸”“科工贸”“城市农村”“生产园区”“港口物流”,结成“产城一体”立体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生态酿造”全面开启低成本竞争优势。在深度开发白酒主业的同时,以先进技术发展酿酒下游产品,综合利用黄水、酒尾、酒糟等副产物,加快发展发酵饲料、青贮饲料、粉状饲料和粒状饲料等初加工产品,大力培育延伸产业,以循环经济搞好清洁生产,在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同时,全面降低了泸县酒竞争成本。
文化广场、旅游一条街等景观,依托玉蟾山温泉度假村,结合工艺制造、文化创意、旅游文化、会展等高端平台,组建为面向全国的白酒文化展示窗口。在推进酒业投资贸易的同时,推进泸县白酒文化与传统文化、工业文明、名胜古迹及生态资源相结合,建设酒文化旅游体验窗口,提升其白酒文化价值。
“工业设计”“现代信息”“ 知识产权保护及认证认可”“广告设计和媒体代理”“人力资源”等多元化科研开发平台,将酿酒师、品酒师及国家级有关著名专家集聚在一起,将泸县酒科技推进到了行业领先地位,以泸州“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酿酒原粮品种选育、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白酒新品种、白酒新消费与饮用方式等研究开发,不仅把酒业利润转移向生产性服务环节,而且引导泸县酒业进入服务性竞争,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金融投资通过大力培育和引进证券、信托、担保、租赁、结算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推出以酒为标的物的抵押贷款、金融理财等产品,为入驻园区的酒类企业提供金融信贷的同时,还为各酒类企业提供参股入股、并购重组、上市等资本运作服务,为个人经营、投资、收藏酒品等提供评鉴、估值、代储、拍卖、回购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把泸县酒业推进现代金融业。
物流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支撑,集合“陆、铁、空、水”立体交通体系,集成仓储管理、信息查询、订单跟踪、干线运输、装卸、包装、配送等多运式物流服务,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同时,让专业物流企业又与酿造和销售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将泸县酒组建成了“三通道、一网络”的现代物流业。
“‘华夏龙窖酒业园区’不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更提供了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达成异业合作的范例,为调整期的白酒企业挖掘更多潜力。”就这样,行业专家通过认真论证认为,“华夏龙窖酒业园区”推动泸县酒业从过去“好山好水出好酒”地域自然资源的传统地域特产观念,走向建立泸县“中国优质白酒中心”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统一的产区标识体系,以平台化方式运作产业集群,融入行业竞争。不仅打造一个产地品牌竞争力,而且是开启异业合作、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进而整合全产业链,全面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
专家们更惊奇的是,“华夏龙窖酒业园区”以捆绑资本与多元化渠道,获得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的同时,还借力业外企业优势,无限扩大多重化、多元化产业,又成功吸纳了业外资本,提升酒业与资本的集聚力,让资本成为“华夏龙窖酒业园区”走向跨界发展、跨界营销的推动力。由此完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华夏龙窖酒业园区”将是中国白酒百亿元超级酒业园区!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