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五粮液开始调低出厂价,其主打产品52度水晶瓶五粮液的出厂价由原来的729元/瓶下调到609元/瓶,足足降了120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行业内外人士莫衷一是,有的看好,有的看跌。看好的人说五粮液通过降价化被动为主动,优质低价的策略有可能会导致其他一线品牌的跟进;持有不同看法的人认为,五粮液率先降价,有可能会失去一线品牌的定价权。
种种迹象表明,从1988年国家首度放开名酒价格后,厂家靠涨价来提升业绩的盈利模式宣告终结。
行业下沉促使五粮液降价
看问题的视角,对事件分析的逻辑,往往要比结论更重要。如果要讨论五粮液降价,就离不开行业的大背景,目前众所周知行业在下行区间,即便是再“嘴硬”的专家,也不得不承认白酒行业已经是强弩之末,利润与销售收入双下降,与之前光景大相径庭,正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想要在一个行业整体下沉的过程中保持量价齐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是因为行业比较大,白酒行业以厂家出厂数据计算5500亿元规模,以终端消费价格计算将超过万亿规模。在一个万亿消费规模的行业中,行业整体下沉无异于一场地壳运动,板块中的所有企业都会随之沉浮。
其次是因为白酒行业整体比较散,目前上市企业15家企业(含已经上市的今世缘)的总体规模不到行业的20%,相当于一个比较低的行业集中度水平,2013年帝亚吉欧集团营业额大约1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白酒行业的1/5。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