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挂一副眼镜,上衣兜里别一支钢笔,这身生意人打扮让汪家裕看上去和地道的中国人也没什么两样。加上他满面笑容里总是一团和气,感觉又亲切些。
作为新加坡汪隆发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隆发”这个在狮城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家族招牌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三代。
汪隆发旧事
位于新加坡河南畔的牛车水被称为新加坡的唐人街。街上的店铺全是中文书写,汇聚了中国各地风味小吃和古色古香的中国工艺品。房屋也多是两层高的中国南方风格建筑,时常可见中国传统民间雕饰,比如二十四孝故事等。夜晚的牛车水更是灯火通明,有点像中国的庙会。
“牛车水”的名字来源于早期新加坡华人用牛车拉水的场景。自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从中国南来新加坡的华人劳工逐渐增多,大部分就住在牛车水区,从事着繁重的码头搬运等工作。牛车水一带作为华人聚居地,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华人为新加坡经济繁荣所做的贡献。
这些华人劳工也是“汪隆发”创立之初的主要顾客。汪隆发私人有限公司早期是汪隆发酒庄,1925年由汪家裕的祖父在新加坡创立。一走进公司厅堂抬头处仍悬有一块“朱弁厅”的牌匾,汪朱弁公便是他祖父的名号。
草创之初,“汪隆发”以散卖的方式经营中国酒,“当时是个小店,卖中国酒给劳工阶级。早期新加坡到处都是这样的(劳工),他们没有办法买一整瓶酒,就一杯一杯买来喝。”汪家裕说。
远离家乡的华人劳工对来自家乡的中国酒情有独钟,每日劳作后喝上一杯,既解乏,又解乡愁。当时中国酒的价格也便宜,汪隆发酒庄渐渐打开销路。
到了上世纪40年代,汪家裕的父亲汪国成(音译)进店里帮忙。他从中国天津引进了大坛的五加皮、玫瑰露,还拿到了由上海粮油进出口公司出口的大坛绍兴酒。酒引进后,汪国成动了动脑筋,开发了汪隆发自有品牌,将大坛酒在本地灌装销售。
本地酒比进口酒的酒税低,加上五加皮、玫瑰露、绍兴酒和米酒等都是当时最畅销的品种,“汪隆发”日益名副其实。之后,汪国成又去到天津义聚永,请他们生产金花牌五加皮、玫瑰露,拿回新加坡后又是大卖,通常一年能销6000箱。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汪家裕进公司接了父亲的班。和父亲一样,他也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公司自有的梅花牌花雕酒在他手里经营了近50年,直到今天依然畅销。汪家裕也是新加坡零售酒商公会主席,他打通了当地几乎所有的零售市场,以批发形式供货给零售终端,也有二批商从他手里拿货。如今汪隆发每个月的花雕酒销量至少有3个货柜,也就是3000多箱,米酒最少也能销出去1000多箱。
早期新加坡有10多家公司经营中国酒,随着新加坡酒税不断提高,如今最多只剩下5家。在这5家公司中,汪隆发因为历史悠久,旗下酒水品牌多达四五十种,在本地中国酒市场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公司渐渐做大后,汪家裕又涉足免税仓库等其他产业。他以父亲的名字成立了新加坡成裕实业私人有限公司,还创立了新加坡富春私人有限公司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