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货币转化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波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或涨,或跌,都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可是,却有观点认为这是天大的事,错误地认为这是“逆势提价尝恶果”、“扛不住了”和“迷途知返”,其实不然。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中国白酒行业出现“寒冬”迹象之初,整个行业一片惊嘘,甚至迷惑、失去方向感。五粮液作为中国酒业的龙头老大,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宁肯“割肉”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行业责任,从而采取了逆势提价的策略。五粮液尽管自身会拿出10%~15%的返利政策来维护经销商的利益,以保持良好的厂商关系,但是,却以实际行动提振了行业自信。应该说,这是五粮液的责任意识使然,而绝非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
再从价格规律来看,价格上涨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销量下降、销量持平和销量上升。因此,营销专家袁野指出,销量的下降不代表销售额和利润下降,这就要看销量下降的幅度对比单价上涨的幅度哪个更高。如果销量下降的幅度低于 单价上涨的幅度,还是划算的,反之则不划算。销量持平和销量上升,对企业、经销商都是利好消息。价格上涨能否顺利被市场接受,还要看市场的供需关系、品牌的拉力和渠道的推力。
因此,有业内人士说,五粮液逆势提价实际上是保护中国二线白酒的价格体系,是在与二线白酒企业共渡难关。对于这一点,宜宾二线酒类企业都感同身受,他们表示,如果五粮液真正降到了350元以下,他们这些二线品牌就没有价格空间了,他们的日子就会更难过。
然而,在逆势提价一年多后,五粮液为什么会悄然下调出厂价呢?难道真是如一些人说的“扛不住了”?回答是否定的。对此,宜宾学院中国酒文化与酒产业学院副院长郭伍林在分析时这样认为,在目前国内其它一些名酒还没有公开做出价格调整决策的情况下,此次五粮液两大产品顺应市场变化,价格全面调整,使产品重新回到老百姓中间,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其产品销售前景,将更一步看好。
综上所述,不论是五粮液价格上涨还是下调,都影响着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说,行业责任比调价更重要。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