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锋芒,品质兼优
“古贝春”的研制成功和部优荣誉的进军,成就了古贝春创业史上的第一个辉煌。
1979年至1988年,十年间,随着古贝春酒产量质量的并进提升,随着国家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亲笔题写酒名并致《古贝春赞》、著名诗人臧克家赋诗、词坛泰斗乔羽题词等,加上《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各路记者的采访,“古贝春”在家喻户晓的同时,销量也一路飚升。
《古贝春大事记》中关于1988年的记载有这样一段:“年产白酒2366吨,其中古贝春酒突破两千吨大关,达2134吨。销售收入首次跃过两千万元大关,高达2120万元。”
诚然,这与如今的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量以十万吨计、销售收入以数亿元计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退至1978年,古贝春诞生当年销售收入仅187.08万元。10年间又发生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贝春品牌的小露锋芒,显然没使张子文满足。除了继续稳定和持续提高古贝春系列酒的品质,扩大宣传以外,张子文在盘算另一盘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张子文要酿造酱香型白酒,他要使中国白酒中浓香、酱香两大主打香型在武城大地并蒂开放。
苍天济众生,不负好心人。
限于篇幅,过程略去,却有必要说说杜安民。
杜安民,1922年出生于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一个贫苦市民家庭。两岁丧母,十五岁到酒坊做工,后当“酒把式”,一连给财主扛活十年。1947年当地解放,进入国营茅台酒厂。既有传统经验,又善学习创新,1953年,杜安民起任茅台酒厂生产技术科长,直到1983年退休,酿酒生涯足有46年,特别是打造名酒茅台过程中一干就是36年。
就是这样一位酿酒大师,硬是被张子文从遥远的南国请到了江北。说来真是一段难以说清的缘分。话说,当酱香型酒古贝茅(后更名古贝元)在武城酒厂试制成功后,庆功宴上的杜安民口吐真言:老张啊,我今天想想,你我二人是命中注定的搭档。若不,怎么我退休前后全国十几家酒厂找上门,争着高薪聘请,却偏偏没想到被你给牵来了?张子文动情了:杜老,我们是千里有缘一线牵,也是老天助我啊……
1984年7月,一个溢香流彩的酱香酒种在武城酒厂诞生。一元为始,最终命名——古贝元。中国酱香北宗落武城。著名营养学家、中央首长陈云夫人于若木品饮后欣然命笔:不是茅台,醇似茅台,空杯留香香袭人!
世事难料,路在何方
天妒英才,世事难料。
1989年初春,正当国家第五届白酒鉴评会即将开始,并刚刚从山东取走了“古贝春”样品时,一心想使两大香型白酒品牌跻身国家名酒之林的59岁的张子文病了。他患了脑血栓。
屋漏偏逢连阴雨。此年又是中华民族多事之秋的一年。北方天旱,南方雨患,西部地震,京都暴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稳定大局的同时,进行着政治经济体制各个方面的伟大变革,也给中国每个企业带来了深刻影响和严峻挑战。
相对武城酒厂来说更是前途堪忧:廉政建设法规的出台,吃喝送礼风的狠刹,在顺民心应民意的同时也改写了酒厂昔日车水马龙的盛景;原材物料的涨价与产品价位的不能自由上浮,意味着多产多赔年代的到来;而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更使企业资金捉襟见肘;新的保护农业政策的出台,对白酒业不优惠、不扶持、不鼓励的产业政策,更是让生产纯粮酒的武城酒厂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可怜虫……
1995年底,近8000万元的亏损,令这个已组建为武城县古贝春集团总公司昔日风光无限的企业滑向谷底。是年,“古贝春”43岁。壮年不壮,四十而惑。路在何方?
毕竟,历史选择了古贝春,人民选择了古贝春。
尽管古贝春从建厂到壮年不壮走着的是一条风雨飘摇路,尽管这个历经坎坷难成大道的企业已滑向破产边缘,但是,党和政府、武城大地上的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个昔日已跻身齐鲁酒林的“四大金刚”之一?怎能忘记这个昔日武城“四大经济支柱之首”?怎能让这个齐鲁酒坛举足轻重的牌子烟消云散自生自灭?怎能让这个古运河畔的耀目明珠自沉泥沙?
一串重重的问号,胜过高呼一万次口号!
但古运河道里这艘搁浅的大船,不仅需要一个好船长,眼下还更需要一个能团结众人、领头拉船的纤夫啊!谁才是呢?
天降斯任,义无反顾
或许杰出人物的命运总是与风雨联系在一起。也或许一艘巨轮的重返河道早在数十年前就注定了一个英才的降生。1996年初,一位31岁的汉子掌印古贝春。当又一个10年过去后,古贝春跳跃般地跻身“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古贝春酒登上中国白酒质量巅峰,古贝春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古贝春品牌荣膺“中华老字号”。2012,当又一个龙年到来,当古贝春迎来她的六十华诞,第十届古贝春酒文化节上演绎出又一高端品牌“国蕴”酒的封坛大典,当中国创新型白酒典范的珠荣花落国蕴,我更加坚信人、事、物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某种渊源。
不是么?如若不然,他的事业怎么总与困难和危机不期而遇呢?如若不然,当他上任几年后副县长的乌纱向他招手时,市委书记的一句:副县长易选,企业家难求,硬是又将他与古贝春的命运关联紧上一环呢?
1996年元月,武城县委、县政府五大班子领导经充分酝酿,决定选派年仅31岁的周晓峰出任古贝春集团总公司新一任党总支书记(1986年9月,县委批准酒厂党组织由“支部”扩为“总支”。)兼总经理。
消息传出,却不啻一声雷,在武城内外炸开了花——
沸沸扬扬的猜疑、顾虑、担忧集中在于“公”、于“私”两个方面——
“公”派阵营表现的更多是不信任:一个已下辖新老两厂、历经43年风雨沉沉浮浮的老牌白酒企业,交到一个年轻人手里,能弄好?俗话说的好啊,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哩,何况在酒这行儿,他不懂啊!这个白面书生样的主儿,莫非有三头六臂?县里也是,这不是瞎搞嘛!真就活马当作死马医了?……
这一阵营的主力除了对周晓峰不甚了解的古贝春集团的职工外,还包括了社会各界一些对古贝春的关注者。
“私”派阵营主要集中了周晓峰的关注和支持者,包括他所任职的商业大楼职工和他的至交好友,他们表现更多的是对周晓峰的担心,他们不愿周晓峰蹚这遭“浑水”:你疯了?脑子窜烟了还是进水了?!你容易?你今天的成就是大风刮来的?刚苦里熬出来就忘了黄连味儿了?万一弄不好咋办?怎么就放着太平日子不会过哩!……
是啊,周晓峰何方神圣?他的调任为什么就有这么多的声音呢?——
周晓峰,男,1964年2月生于运河西岸的河北省故城县。同是京杭大运河的子孙!运河豪放而不失韧性的性格煅就了他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胸怀。他15岁参加工作,在故城木建厂当上了一名建筑工人。一年后调进运河东岸的武城县商业批发站当起营业员。随后从保管、会计到19岁的法人代表——门市部经理,1986年,22岁的他当上了已组建为人民商场的经理。可是,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如坐针毡的经理“宝座”呢?这个号称商场的店铺,当时只有十几间砖瓦平房,而负债却足足40 多万元!事实上,这意味着在“经理”这个表层璀璨的花环后面潜流着的还是几近倒闭的风险和沉甸甸的责任。
10年。是的,写到这里我又一次为这种巧合而感叹。周晓峰的时间似乎是以10年为单位计算的。
1986~1995,10年间,周晓峰将这个小店从人民商场发展到规模居鲁北四区县级商店之首,发展到全省乡镇级商店规模第一,发展到职工数百的商业大楼!而他本人也被人们称为“扭亏专家”,在戴满了全国内贸部劳动模范、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十佳青年经理等数十项桂冠的同时,被提拔为武城县商业局副局长!在他的脚下,一条宽广平坦的人生路正在铺开……
一边是耕耘结束,正值丰收,硕果累累;一边是颓势已成,积重难返,前途渺茫。结论:傻子也知道怎么做!
周晓峰不是傻子。但他选择了古贝春。
“……做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服从组织安排这点觉悟还得有的吧;另一方面,咱就是抛开对国家、对党尽忠,为人民谋福利什么的大的不讲,光说做人咱就得有点精神吧?……那时我就想,古贝春的国优梦注定在我手中变成现实!……”10年后的2005年4月,在接受《德州日报》总编辑赵红卫女士(时任德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当时的决断,周晓峰的这样一段话为他的选择做了注脚。
1996年1月6日,周晓峰走马上任。义无返顾。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