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窖”之发源地——国家级产粮大县、古丝绸之路的名镇——奇台,是新疆白酒业和酒文化的发源地。古城酒业享有中华老字号·新疆第一窖的美称,1952年建厂,1998年从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
改制15年来,古城酒业通过二次改制,从内部管理、质量监管、市场运营等方面齐抓共管,实施文化经营,让一个濒临破产边缘的企业起死回生,走到新疆白酒行业的前列。古城酒业是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和中国文化名酒称号,中华老字号企业、“古城牌”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新疆名牌等。 2010年、2011年公司先后获自治区、昌吉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包装车间先后获昌吉州“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女职工文明示范岗等多项荣誉。2012年公司工 会被昌吉州总工会授予“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先进集体”、被奇台县总工会授予2011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酿酒车间浓香班获自治州“五一”劳动先进班组,包装车间获“五一巾帼奖”,2013年1月公司获奇台县“安置就业工作先进企业”。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企业和员工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企业都需要用工,有企业就有员工;企业没有员工就会解体;员工没有企业就会下岗。古城酒业是一个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党、政、工、团、妇组织机构健全,对积极有效推进企业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改制后凡愿意留在企业的员工重新签定劳动合同。
2004年企业实行二次改制,实行经营者和员工集体持股,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员工,又是股东,两者目标相同、利益相通,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信任,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坚持职代会和企务公开,每年如期召开职代会,会议以总经理工作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的形式向全体会员代表汇报工作情况、部署下年工作任务。
公司的重大事项,如发展规划、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行政规章以及企业精神、经营考核办法都在职代会上讨论通过后实施。
同时,还做好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业务招待费、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等并向职代会报告,充分发挥职代会参政议政、为企业发展出谋决策的作用;坚持企务公开,切实做到四项标准、八项公开,主动接受员工监督。此举进一步扩大了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凡是涉及到与员工有关的事项,都以多种不同方式予以公开,促进企业和员工和谐共存。坚持以“造福员工为核心,以实现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和员工收入的同步增长”为目标,以能力定岗,以业绩定资,实施绩效管理,充分利用日9S考核和月考核、季考核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在工资的基础上提出“基础管理综合目标奖”,加大奖励力度,奖金从2008年的1000元增涨到现在的年9600元。据统计,2012年员工年收入实现4万元。
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在各部门和车间成立18个工会小组,组长由部长、车间主任和班长分别担任,以“酿造美酒、奉献社会,面向基层,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提供服务”为宗旨建立“古城酒业工会干部联系卡”,广开思路实现工会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心全意让广大职工和会员感受工会组织温暖,发挥工会小组的作用,联系一线职工,面对面地与职工交流,倾听职工意见、反映职工诉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充分体现工会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坚持“立德育人、学习创新、高效和谐、服务社会”的公司精神,采用“请进来、送出去、自己学”育人策略,建立健全人才培训、选拔、育人机制。古城酒业先后邀请西点执行力、世华力天、世华坐标、财智风驰以及政安消防、关工委等培训机构的讲师到企业进行传统文化、职业五化等培训,先后选送公司8名高管参加MBA研修班,组织高层、中层管理人员赴上海、西安、江苏等地聆听管理、战略、管控、执行力、行销等方面的高端精彩讲座,选送技术骨干到青岛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深造和参加行业类各种培训、鉴定,提高技能水平;选送上年度优秀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参观五粮液、茅台、汾酒等名优企业,开阔眼界。
启动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确定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和选用,目前,已有5位青年员工走上了企业中层管理岗位;并引进6名业务精湛、资质较高的经营管理人才加盟古城,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技术创新,抢占市场
古城酒业坚持高品位的产品都是设计出来的,以“名酒名在质量,贵在风格”的理念,充分依托技术中心平台,强化产学研模式,积极与国家各相关科研机构、院校进行项目研究、交流、合作。
古城酒业坚持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传统工艺,采用三甑转的工艺、双轮底的先进技术,纯粹的粮食为原料、用曲经固态糖化、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后贮存、生产出中国优质白酒的特定品质。浓香型采用混蒸混烧,清香型采用清蒸清烧,酱香型采用一次性投梁、高温堆积发酵,兼香型采用大蒸大回的工艺。酿造出古城特有的优良品质。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健康饮酒。古城酒业利用当地出产的具有香气优雅的苹果加入到酒醅内共同发酵,生产的清香白酒经过一定时期的存储到散发出特有的苹果香味,深得消费者喜爱。
在酒体研发的上,古城酒业探索、试制、加大组合、勾兑、检测等技术,利用窖泥改造实验、有机窖泥实验,苹果醋的实验,推出一系列“新疆第一窖”(大印酒)、“古城清雅酒”、“古城原酒”、“天露”、“地蕴”、“古城王窖系列”、“雪莲灵芝补酒”等中高端及保健产品,尤其是古城“梅兰竹菊四君子”在2012年5月进驻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并且成为其专供用酒; 2012年自主研发的“古城清雅酒”荣获西北地区“优秀创新白酒”称号,顺利通过自治区级新产品验收、昌吉州科技成果验收,获昌吉州科学技术进步奖。QC课题在昌吉州第二十五届成果发布上获优秀小组奖和先进小组奖。
文化经营,提升美誉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牢固树立“效益立企,文化强企”理念,古城酒业先后成功举办首届新疆酒文化、酒市场研讨会,新疆首届酒文化节暨六百年大庆和“新疆第一窖”开坛仪式、纪念奇台县建县233周年汉文化研讨会,三届奇台人联谊会、四届新疆暨古城储酒文化节,策划组织“新疆人喝古城,为奥运喝彩”万人签名迎奥运大型公益活动,举办“新疆第一窖杯”征歌、征字大赛,征集出版了《古城酒香六百年》、《古城岁月》、《古城酒诗集》、《杯酒人生》、《古城文学》书籍和《古城风采》报、《百年古城》等内部刊物,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对品牌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尤其在2010年春,企业赞助参与“新疆青年歌手大奖赛”,与新疆诗词学会联办《昆仑诗词》,成为昌吉乃至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典范企业。同时,企业还注重员工文化生活,在每年的三八、五四、反省日、学习日、感恩日等重大活动中,开展以“发现卓越、履行职责、锁定目标、实现价值”为主题的文体娱乐活动,增强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倡导员工“用使命担当责任,用责任创造结果”的价值观,让员工不仅从字面上记住,还从行为方式上有所改变,使企业文化成为心灵契约,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的步伐上。
节能降耗,挖潜增效
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古城酒业在挖潜增效上要求广大员工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无论是在生产或生活中,都要注意节能降耗,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
为了节约成本,公司将报废和损坏的1325个托盘回收进行修理,继续使用,节约资金18万元,为保证煤能够充分燃烧,利用废旧材料,制作2个自动清灰漏斗箱,减少灰进入脱硫池,节约资金7000元。自制履带式压盖机两台,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节约资金2万元。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一条洗瓶机输输瓶线,节约近万元,从而提高了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作为地方的知名企业,古城酒业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一直关注着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近三年累计纳税1.5亿元,解决就业人员700多人,连续四年被奇台县授予纳税大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支持教育,扶贫帮困、关心老年人等公益事业上,屡屡伸出温暖之手,成立“古城大爱” 基金,目前已储备基金100多万元。其中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乌鲁木齐“7·5”事件捐款3.1万元;先后为考入大学的55名员工子女发放助学金6.6万元;为考入北大、清华的两名学子资助1万元;为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的“情满天山”慈善活动捐款1万元;为奇台县一名患肾癌的患者捐款5000元;为奇台一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特力汗、陆雪、程玉柱等15位学生资助善款近10万元,直到大学毕业;为奇台县15个乡镇的18个贫困家庭资助9万元;为奇台镇贫困户伊卜拉伊木·赛来捐赠古城大爱基金3000元。
一次次的捐款,一次次的爱心,使古城酒业的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古城酒业全体员工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更体现了古城酒业大爱之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酒是文化的酵母,灵感的源泉,文学的诱因,艺术的上帝,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字记载中可闻到酒的芬芳。
随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秉承民族酒典,以积极的心态一路高歌,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秉承“酿造美酒、奉献社会、造富员工、贡献地方、百年古城、流芳百年”的崇高使命,通过挖掘深厚历史,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弘扬酒文化,创新营销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不断丰富“中华老字号·新疆第一窖”文化内涵,提升古城,使公司经济效益逐年步步高升,呈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成为新疆最具影响力的强势品牌。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