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酒类企业“挤破头”似的拼抢央视广告资源、竞相攀比的时候,应该静下心想一想,投入的费用是否与企业的长远战略相吻合?是否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一下受众的感觉?当81岁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赵鹏大教授,在其实名微博连发数条微博,痛批央视晚间白酒广告泛滥的时候,企业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自省呢?也许,当国内白酒企业们在为央视而一掷千金的时候,国外的对手们正在哑然失笑呢。
酒业广告,疗效在哪里?
从最初的疯狂到后来的落寞,到一段时间的风生水起,再到如今的遍体鳞伤,酒行业的广告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忽略广告在企业品牌传播和推动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作用,但同样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其分量和意义,而一旦电视类广告资源等被企业广为角逐、竞相争抢的时候,危机自然也会相伴而生。
广告如何高效投放?
品牌是在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中不断成长并实现价值的,而广告则是品牌沟通的重要形式。纵观中国酒类企业的发展,从大起大落到磅礴上行,再到当下面临钝阻,广告随身而行,扮演着助推器和方向标的角色。
在白酒行业的历史中,借由广告,我们看到过一幕幕此起彼伏的壮阔,或悲怆或豪迈,甚至在某些案例面前,我们有时不得不感慨“成也广告,败也广告”。但作为工具,广告何罪之有?如果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执行广告投放,广告将会为企业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洋酒广告是这样投放的
中国白酒的起伏发展总是和政治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中国白酒企业文化及品牌的建树也始终与政治息息相关。央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窗口,自然受到各个白酒企业的青睐。先抛开媒介传播价值的研究核定,在许多白酒企业家心中,央视或许代表着某种难以言状的政治情怀和寄托。而区域高端白酒品牌要想走出区域,拓展全国市场,央视的传播平台也是绕不过去的。
“央视醒酒”传言里的瞭望与深思
近期一则 有关“央视将在全国‘两会’后清退白酒广告”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后经核实,央视目前并没有出台这项政策。
其实,中央电视台就算真的如网上传的那样“醒酒”,与其说是酒产业的危机,不如把它看成是央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利空——毕竟酒类广告投放规模达到创纪录的42.1亿元,占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总额158.81亿元的25%还多。央视尽管在日前做了澄清,但仍让酒产业惊魂未定。也难怪,在历经一系列“危机门”后,好像人人杯弓蛇影,焦虑难掩。
“后央视时代”,白酒广告何去何从?
过去几年,白酒企业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可谓突飞猛进,以至于媒体纷纷惊呼:白酒“灌醉”央视!虽然之前央视也出台了所谓的“限酒令”,对投放的白酒企业数量、频道、频次乃至内容都做出了要求和限制。但从2012年央视广告投放的实际情况来看,白酒仍然是最大看点。在白酒行业屡现“危机”和限制三公消费的大背景下,今后央视针对白酒广告做出调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酒类广告投放趋向碎片化
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酒企对通过央视及地方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需求越来越大,成为传统媒体眼中的“香饽饽”。
为什么各大酒企争着在央视及地方媒体上投放广告?个人认为,从酒企的角度看,首先是基于品牌打造的需要,传统酒企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广告快速实现品牌扩张。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只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对其美誉度则难有大的提升;其次是迫于自身的压力。受去年“塑化剂”等事件的影响,诸多酒企面临销售不畅的窘境,希望借助广告拉升产品销量;再次,部分酒企没有认清谁才是真正的上帝。酒企投放电视广告,提振的不是消费者的信心,而是经销商的信心。经销商看到酒企投放的电视广告,市场信心迅速提升,并积极地打款提货,但是大量地提货并不能直接被市场消化掉,反而成为酒企的转移库存,这样并不利于酒企的长远发展和厂商关系的长久维持。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