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重阳下沙,一定抱个金娃”;“重阳下沙芳满缸,重阳酿酒香满江”……九九重阳,在国酒之乡茅台是个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节日。
还记得我们在《相约茅台》第14期做过的一段描述吗?
“茅台人至今笃信一条真理:只有赤水河,才能生产茅台酒。赤水河有一奇,每年端午至重阳,河水呈赤红色;而重阳至翌年端午,河水则清澈透明。妙的是端午到重阳浊水季,茅台歇蒸、下窖基本不用水;而重阳以后下沙、蒸煮需大量用水,赤水正当澄碧时。”
农历九月初九,是茅台最适宜取水下沙酿酒的起始日,因此重阳祭水成了酒都仁怀几千年酿酒历史中亘古不变的仪式。传说早在远古时期,居住在茅台一带的人民就能以野果、谷物酿造美酒;岁岁重阳,茅台的先民们都要隆重举行祭水仪式,十分虔诚地进行“招龙”、“祭水”、“安龙”等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先祖或神灵的感恩与崇拜,祈祷上苍赐予仁怀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美酒满坛、粮谷满仓。有人甚至说,上古茅台祭祀时,先要选一台地,在祭台上栽满了茅草以护先灵,“茅台”地名便是由此而来的。
中外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有来源的,而讲述这来源的或为各民族神秘多彩的神话与传说,或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节日”的基本“故事情节”,并由此决定了“节日”的仪式、节日的内容,甚至决定着节日的服饰、饮食、游乐、禁忌等等相关文化事项的特点。
希腊人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酒神祭典,其中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模拟酒神死而复活的全过程。在我国,布依人每年三月三过大年时举行泼水、闹水、祭水活动,它源于一对布依青年马郎和罗斯两度拯救蜀汉将士以及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故事,因此布依人“闹水”中才出现了设计夫妻二人划竹筏、踩浮漂、爬竹竿、过水帘洞,背着自己的心上人进出迷宫等有趣的游乐活动。
通过研究这些“节日的故事”,我们可以追溯一定文化现象的源头以及它的演变过程,从而挖掘出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么,茅台重阳祭水活动它的“节日的故事”是什么呢?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是否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由这个故事决定的整个茅台祭水仪式应具备哪些最基本的风格特点,这些都是笔者和所有热爱茅台的人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