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与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的相似之处是多方面的。二者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同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茅台酒有端阳采曲、重阳下沙、九次蒸煮(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独特传统工艺,醴陵釉下五彩瓷制造秘方至今密不外传;茅台酒有天设地造的世界级垄断优势的酿酒生态环境,醴陵釉下五彩瓷用料必须是当地特有的黄茅岭大球高岭土。
然而,国酒茅台与国瓷醴陵釉下五彩最大相似之处还在于二者品牌文化内核中都具有很深刻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
1949年“开国第一宴”周总理亲定茅台酒为国宴用酒,从此不仅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而且在新中国历史上无数次重大历史事件、国事喜庆活动中都有了茅台酒身影,茅台酒因而被称为“国酒”、“外交酒”、“国宾酒”。
1958年4月11日,中共湖南省委奉命为中央首长试制一批茶杯,是毛泽东亲自命名的“胜利杯”。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由此至1974年,中南海国家机关在湖南醴陵为毛泽东订制的日用高级特制餐具瓷器总数达1555件;而此后釉下五彩瓷器始终与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钓鱼台、联合国大厦概念联系在一起,不仅成为这些关乎国事、天下事的重要场所的专用瓷,也是馈赠外国首脑的礼品瓷。“红色官窑”、“毛瓷”、“主席用瓷”和“国宾瓷”这些概念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自然产生的。
显然,“茅台不老酒”开发“红色玉瓷系列”,其品牌策划意图是非常明显的:通过与“国瓷”牵手,进一步强化凸现茅台品牌既有的政治历史文化特点,瞄准高端市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茅台不老酒———红色玉瓷系列”自面世以来是否达到了理想的预期呢?在广州酒博会上,“红色玉瓷”“运转保障总监”黎明告诉笔者,“红色玉瓷”才刚刚上市两个月,已销售十数吨,目前销售势头非常好,到年底完成150吨指标完全不成问题。另外,笔者在7月18日酒博会闭幕临撤展时,看到的一个场景对预测“红色玉瓷”市场未来或许也具有一定的说明作用:不少媒体的记者来到“红色玉瓷”展台前,争相和毛主席“用”过的瓷品合影留念。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